在我国,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是夏历三月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之时。传统的岁时节气称此时为清明。这期间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风和日丽,雨水充足,大自然中一片春暖花开、桃红柳绿、万物生长的气象。这是一年中最好的农耕时节,人们辛勤劳作,尽情享受着自然春色。
诗人师范描写这段时间的景色和农事的诗有《竹枝词》:
梨花满路丝丝雨,桃杏开花各早迟。
直到清明香不断,浴蚕门外撒秧时。
清末诗人李菊村先生更将撒秧的过程写得十分详尽,他在《布秧》诗中写道:
田畦既平治,嘉种布芳津。
埂堰沿溪直,陂塘漾水匀。
涉波盈百顷,播谷趁三春。
稠密无行列,移栽待候循。
弥渡清明节的风俗,除在门前插柳之外,还要在百忙的农事间隙到祖先墓地上扫墓。百家千家,家家如此,即使在外县也不例外。清乾隆年间,诗人师范把在大理看到的清明景象写成了一首《清明曲》,由此曲可以看出大理与家乡弥渡清明节俗的异同。曲曰:
杜鹃花发山如醉,不暖不寒好天气。
纸钱灰作蝴蝶飞,谁欤贫贱谁富贵?
太和城中春日长,太和城外春风香。
累累塚墓列无数,人哭人歌官道旁。
绮罗逐队交徒倚,箫鼓喧阗咽流水。
生存零落俱无知,回首西风夕阳紫。
未洽弦歌渐上考,难忘丝竹近中午。
湿云如絮风如翥,剥尽重阴许见天。
由此可以看到大理古代祭扫祖墓的胜况,比家乡浓重许多,有歌、有乐、有舞,真是一方风化,各不相同。
师范之后的诗人师源清明节祭扫祖墓的情形,有所不同。两首《东山祭扫》的诗,云:
我徂东山祭,春光又一年。
风声同过水,山色半含烟。
行道常循岭,扬鞭欲到天。
停骖依碧树,吉应叫牛眠。
已过清明节,仍殷报本心。
载行随日影,戾止卧松阴。
马色嘶芳草,炊烟出茂林。
斜阳归处丽,连路听春禽。
弥渡风俗,清明扫墓,上新坟必在清明前,其他可在节前节后十日。诗中有注联云:
吉叶牛眠延泽远;
青山绿树惜诗人。
这副对联是当年扫师范墓时记下的墓联,后因遗失,无法补上,不想在师源的诗中有完整的记载。
文/盛代昌
图/李武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xcbwmd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白癜风治疗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