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年9月12日讲座录音整理)
各位法师、居士:
阿弥陀佛,大家下午好!
在座的呢,都是对佛法,对佛教,接触多年、修学已久的大德了。那就问一个非常普通的问题:在我们的修学生活当中,常见的寺庙里供奉的都是什么佛菩萨?
(现场有的说是华严三圣,有的说是横三世佛,有的说是竖三世佛)看看,在我们生活当中,实际上和我们这个时代联系最广的、最密切的“娑婆三圣”,却很少能够遇到。“娑婆三圣”是谁?“娑婆三圣”中间的,就是娑婆世界的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佛的左手边,上首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右手边下首菩萨是地藏菩萨。一佛二菩萨,这是与我们娑婆国土现实世界最有因缘的三圣,这三圣往往被合称为“娑婆三圣”。
娑婆三圣
普陀山作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对在这里修学、居住的同修大德们而言,关于观音菩萨,我们不需要多说;地藏菩萨呢,我则需要好好的讲一讲,因为我都在普陀山十五年了,可在我们这个普门讲堂,却还真没有听到哪一位法师,曾好好地跟我们谈一谈地藏菩萨与《地藏经》呢。所以,我想今天正好是七月三十,是传说中地藏菩萨的圣诞,而且也是我们佛顶山地藏佛七的圆满日,正好借这个因缘,就跟现场的菩萨们谈一谈地藏菩萨和《地藏经》的一些内容。
说起来地藏菩萨,大家务必要回忆一下我当年讲过的观音菩萨,因为他们在中国流布、传承、信仰的路径,极其相似。我从哪几个方面讲过观音菩萨呢?观音菩萨之名、观音菩萨之相、观音菩萨之家、观音菩萨之义,从这几个方面讲过,而我今天讲地藏菩萨稍微要啰嗦一点,要从名、像、史、事、经、心,即——地藏菩萨名字、地藏菩萨的图像、地藏菩萨的历史、地藏菩萨的事迹、地藏菩萨的经典以及地藏菩萨真正所蕴含的是哪种精神这六个方面来讲。
一、地藏菩萨的名字
首先,地藏菩萨的名字。以前,我说观音菩萨的本名并不叫观世音,这是翻译过来的中文,观音在印度的名字是阿缚卢枳低湿伐罗。同样,地藏菩萨也有个印度名字,佛教毕竟产生于印度嘛!地藏菩萨的名字音译过来叫乞叉底蘗沙,这个英文名字我在上台之前还专门问了一位留学归国的朋友,我说:“这英文发音怎么和我发音不一样呢?”,他特别给我纠正了一下,印度的发音和现在的英文标出来的音是不一样的,地藏菩萨在印度的发音是[siti′graba],那个“哈”就没有,可是我们学的时候是[grbaha]把“哈”也读出来了,我的这位朋友还特别给我纠正了一下,英文读音是叫[siti′grba],你看看,它和音译的乞叉底蘗沙差距多大呀!要我说,这哪是音译啊,都不知道从哪里来的!
当然,学术点儿说,这个音译从哪里来的呢?两个来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英文发音,是用英文拼的印度语叫梵音,而乞叉底蘗沙呢,它是来自于胡语。著名的佛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讲过,早期的佛教经典是从新疆传过来的,而彼时新疆兴盛的是粟米特语,这种“胡语”翻译过来叫乞叉底蘗沙。当然,虽说看着不一样,实际上却是一个出处,都是印度来的一位菩萨,中文的意译叫地藏。“地”是啥?“藏”是啥?现在很多人把“地”理解成地狱,“藏”就是藏在地狱里的菩萨,直接就把地藏和地狱捆绑销售了。这是现代人对地藏名字上的误解!而经文上讲的“地藏”是啥含义呢?经文上讲,地是“安忍不动犹如大地”。我们经常提倡“忍辱,忍辱”嘛!这位菩萨是安忍不动,绝对是修行到极点了,像大地一样坚实,坚韧不拔。而“藏”呢?“藏”是“静虑深密犹如密藏”,讲地藏菩萨的智慧深远。哪里像我们一样是想当然,以为地藏菩萨是藏在地狱里度人的菩萨,所以说,望文生义、顾名思义都是不对的,“地藏”其实指的是地藏菩萨的智慧、修行。用现在的名词来理解,“地”指的是情商,“藏”指的是智商,这二者,地藏菩萨都很高!
二、地藏菩萨的相
地藏菩萨像(首都博物馆藏)
大家看图片上的这个地藏像,和我们平常所看到的现比丘身、拿着锡杖和宝珠的形象差距太大了,他是个天人身。实际上这个天人身的地藏也是晚期的呢,早期地藏菩萨的形象就像刚才我说的[siti′grba]这个英文发音,实际上是来自于印度教最传统的信仰。(印度所有的宗教笼统地称之为印度教,包括佛教在内)他的出处渊源来自于印度最古老的婆罗门教,在这个宗教当中,“地藏”叫[siti′grba]。而在这个时期的“地藏”是什么含义呢?是生育之母。英文的含义指的是大地的母亲,所以在古婆罗门教时期,地藏菩萨的形象是位女性的形象,生育是女性的天赋能力。
佛教后来兴起——其实佛教是古婆罗门教的改革开放派。为什么改革呢?原来古婆罗门教有一个特点,它提倡种姓制度,认为人生下来是不平等的。佛教认为这个不对,平等不平等,它不应该是你的出生血缘所决定的,而是你自身的业力、修行决定的。知识改变命运嘛!你不修行,不学习,当然你的生活水准与社会地位就无法改善了。佛教有感于这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极大的扼杀了人的创造力、社会的发展力,于是提出来“众生平等”,这是佛教创始时期最突出的口号与旗帜。那么在创始时期,佛教也看上了这位大地之母——生育的母亲,觉得这个形象、这个教育非常值得发扬,提倡人的性格要像大地一样坚实、坚韧,于是就把他吸收为佛教的一位大菩萨,称之为“坚韧之父”。注意!佛教吸收之后,在印度的时候,地藏菩萨和观音菩萨是不一样的,观音菩萨到中国才是慢慢地由男身转换成女身,而地藏菩萨恰恰相反,他是在印度的时候就完成了变身形象,早期是女身,在印度佛陀时代就已经转换成了男身,被称之为“坚韧之父”。就是乞叉底蘗沙这个时代,佛教吸收他作为大菩萨之后,他就已经改变成了男身的形象。
当然,这个形象在中国也不流行。我看到过一篇学术论文专门研究敦煌里面的地藏菩萨形象,发现两大特征:一是地藏菩萨的形象太少太少了,观音菩萨的形象是汗牛充栋,到处都是观音菩萨的形象。而地藏菩萨的形象很少,尤其是唐朝前期。注意,中唐之前,一直到汉魏南北朝这个时候,整个数下来,学术界算了算,地藏菩萨像没有超过十五尊。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地藏菩萨进入中国的历史很晚!二是晚就晚吧,可有限的造像里面,大部分都是比丘相,这与观音菩萨又是鲜明的对比,观音的化身千百亿啊,形象太多种多样了!这是我们中国地藏菩萨的特点。
北京智化寺壁画地藏菩萨
早期的地藏菩萨像,一是很少,就只有极少的十四尊,二是这些地藏像里面基本上都是比丘相。这里说“基本上”,说明还有极少的是什么相呢?天人身,就像我们经常见到的一样,头戴天人冠、璎珞缠身的,看上去比较柔美。
那问题就来了,“师父啊,在印度的时候,地藏菩萨既然已经完成了从女身到男身的转变,为什么进入中国时还有天人身呢?”
因为在南北朝的时候,大家只是知道他的名字,不知道长相。我们知道,观音菩萨最早进入中国,是在公元二世纪,东汉末时候,当时有一本书叫《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其中记载了观世音菩萨跟随大众一起听法。可是,最早记载地藏菩萨的经书,是在什么时候呢?要到南北朝!比之观音菩萨,地藏要晚了将近年的时间!那时有一本传入中国的经书叫《大方等大集经》,其中记载着地藏菩萨说了一个咒——前不久,我们打观音七诵《普门品》时,其中就有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唵,钵啰末邻陀宁,娑婆诃——那个时候,地藏菩萨也只是众多的菩萨之一,只是稍微地说了一个咒语而已,至于长什么样,是不知道的。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才真正知道他的形象呢?在隋朝的时候,翻译过来的一部经叫《大方广十轮经》,这部经书当中就记载着地藏菩萨在末法时代“以神通力现声闻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藏菩萨,是“内密菩萨行,外现声闻相”——外表上看是出家人的相,实际上他是大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是一样的。所以你看,这个记载是在隋朝的时候才出名的,地藏菩萨此时才广为人知。故而,隋朝时候开凿的敦煌洞窟中的地藏菩萨,就完全变成是僧人的形象、比丘的形象,而不再是天人身,像观音菩萨似的。
大英博物馆藏绢本着色地藏菩萨坐像
可是,这个僧人形象没有保持多久,就被打倒了。怎么被打倒了呢?他是受株连的。因为当年《十轮经》刚翻译出来的时候,哪个宗派奉为圣典呢?在隋唐之际,有一个著名的佛教宗派叫三阶教。“三阶”啥意思?它收集研究佛经,发现佛经当中记载佛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正法时期五百年,第二个是像法时期五百年,第三个是末法时期一千年。大家算算,到唐朝时候,就是末法时代了。于是这个教派就根据我们佛教提倡末法思想的几部经典,比如有一部佛教著名的经典叫《月藏经》,也是佛陀说的,这都是著名的宣传佛教有三个阶段的经典,它奉为至宝。而《大方广十轮经》当中也记载了(这三个阶段),而且特别记载了佛陀说在末法时期修行什么法门最好呢,就是地藏法门。于是,在这部经里面,把地藏菩萨作为主角隆重推出,大家才知道地藏菩萨是声闻相,现的是比丘身,因此,那个时候,地藏菩萨才开始在中国慢慢地流传。
可惜,因为三阶教这个宗派,从隋朝创立开始,前后延续了三百年就被围剿掉了。为什么呢?这个宗派有三大特点,是我们其他的佛教宗派不喜欢、不接受的,政府也感到很可怕。哪三大特点呢?一、他不崇拜佛像。他说那都是泥胎、木偶,崇拜它干嘛呀?每个人都是真佛,要拜真佛。所以,他们不敬奉大殿里塑造的佛像,见到谁就给谁礼拜,见谁都给磕头,绝对是常不轻菩萨。可是,这个见谁都磕头,这谁受得了啊?中国是什么社会?等级森严啊!我们虽然没有种姓制度,但是有社会阶级制度啊。过去古人常讲“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你怎么能对平头老百姓也磕头顶礼呢?太没规矩、太不重视身份了,犯忌讳了。再加上一条,他老是提倡末法时代,末法时代修行只能是念“地藏菩萨”,其他的法门意思就是“装模作样”,都是假的了?!得,把佛教界其他同仁都得罪死了。而且,这个宗派修苦行。我们知道,现在修苦行的特别多。大家注意啊,我头上是长个青春痘,不是修苦行。可是,好多人修苦行就往头上“啪、啪、啪”点了一大堆香疤,一撸胳膊,噢,好多香疤。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居士可虔诚了,怎么虔诚法呢?在后背上烙了七颗香疤,用大香粘到后背上,他想“岳母刺字”,尚且都没有痛哭一声,我要供佛,燃身供佛,那绝对是大欢喜!可怎么燃啊?他又不想把自己自焚掉,那是犯法行为,就燃背供佛吧,于是在后背上燃了七个香疤。某一天,他带着孩子去游泳,往游泳池一跳,小朋友就在身后喊:“哎呀,七星瓢虫。”你看看……所以说,这些苦行容易引人注目,而信行法师创立的三阶教苦行更厉害,像什么穿刺啊,……太多了!于是苦行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就和现在一样,不是很多人讲:“哇,这才是真和尚啊,少林寺假和尚,大悲寺才是真和尚呢!”其实都是真和尚,就是修行宗派法门不一样罢了。我们很多人就喜欢有分别心——也不能怪凡夫俗子们有分别心,《地藏经》里的菩萨、地神也有分别心,后面再讲。
三阶教的这三点,激起了社会轰动,粉丝一堆一堆的,苦行惑世嘛……这引起了佛教界的排斥,引起了政府的注意。于是在佛教界和政府的大力围剿之下,到玄宗时期,这个宗派就彻底地消失了,前后延续了年。那这部经书呢?也倒霉。因为中间几番波折,这部经书被当作禁书而不允许流传。于是,地藏菩萨也跟着这本经书,跟随这个宗派就销声匿迹,沉默了一段时间。
是谁又把它包装出炉的呢?这要感谢我们大唐天字第一号的留学生——玄奘法师。他到印度去留学十七年,取经回来之后发现这部经书,他觉得这部经书很好。但是,因为历史上有污名啊,被隋朝时代的信行法师搞三阶教把这部经搞成了禁书,怎么办呢?他又重新翻译了这部经书,改了个名字叫《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简称叫《十轮经》——其实应该叫《地藏十轮经》,为了表示区别。不过,上面的那本经书没有传下来,被围剿干净了嘛,烧光了,现在流传的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地藏十轮经》。这部经书的重要之处在于:第一、把地藏菩萨直接放在了经文的题目当中,绝对是主角当中的主角;第二、这部经书所推出的地藏菩萨不仅仅是“外现声闻相、内密菩萨行”,而且赋予了他更神奇的神通,他像观音菩萨一样,《普门品》当中记载观音菩萨有三十三化身来度化世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而《十轮经》当中的地藏菩萨呢,你数一数,噢,好牛呀,四十四身,比观音菩萨还多十一个身份形像,也更能够是“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把地藏菩萨推崇得无以复加了。当时有一位大画家武静藏,还特别被玄奘法师翻译的《地藏十轮经》所感动、所鼓舞,在洛阳敬爱寺(武则天修的一个家庙)专门创作了一个大型的壁画叫“地藏十轮变相图”——现在在敦煌石窟里还保有此类图画呢——图里就是讲地藏菩萨怎么样变现那么多的身份,他在十法界当中,不是六道,更不是地狱道,而是十法界当中,在在处处,哪里有苦难,哪里就有他出现,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可是,这个轰动却带来了很大的一个疑问。什么疑问呢?因为地藏菩萨在玄奘法师包装出炉之前,观音菩萨早已经在中国出名了,现在发现地藏菩萨和观音菩萨一样——就算说成一百零八身也不是一样吗?整个意思是一样的,三十三身也不过是个虚数,四十四身也是个虚指,都指的是他能够神通广大、变现无数种形象来弘法度众生——且说,这不是严重地抄袭、剽窃、模仿观音菩萨吗?当时社会上就有这种想法。有这种想法呢,没关系,我们地藏菩萨进入中国,很快就是一路地高歌猛进,大胆创新……五代时期“地藏信仰”发生了重大改变。什么改变呢?他逐渐地从观音菩萨管的片区脱离,抽身了——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股票大跌,他直接卖掉,全都逃仓了,干嘛呢?他不再全面开花,而是,集中精力到地狱去弘法度众生了,这就和观音菩萨不一样的发展路径了。
法国国家博物馆藏敦煌遗书《十王经变》共存世5卷(局部)
五代的时候,地藏菩萨开始进入地狱。怎么样进入地狱的呢?有两本经书是必须要重视的。哪两本经书呢?一本是我们现在常读的《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这本《地藏经》开了把地藏菩萨和地狱捆绑的先河,以前是没有的。而《地藏经》当中的地藏菩萨从哪里来的?你看《地藏经》第二品《分身集会品》,开头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各分身地藏,是从地狱里来!它没有说是从十法界来的,或者说再缩小一点,哪怕把四圣丢掉,光是六凡,它也没有说从六道,六法界当中来,他直接是从地狱里上升到忉利天宫去的!这部经书开了这个先河。可是,真正奠定地藏菩萨进入地狱,成为幽冥教主的,则是哪部经呢?《地藏十王经》。这部经书才真正奠定了地藏信仰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地藏十王经》是本非常奇特的经书,我在讲“事”的时候也要把它带进去。《地藏十王经》里面,把地藏菩萨放到地狱去做救度事业,觉得他一个人太孤单了,老干不完事儿,就给他搭配了十个助手——十王。地狱里有十个阎王爷,当然,这是俗称了。阎王爷实际是十王当中的老大,他排名第五,地位却最高,称为十王之王。王上王、王中王才叫阎王,其他的并不叫阎王。这是《十王经》当中所说的,到后面我还会再提一提。
三、地藏菩萨的历史与事迹
简单来说,作为今天的中国人,想要了解地藏菩萨的历史,下面这三件事必须要熟知。哪三件事呢?
民国《目连救母》戏画
第一,目莲化地藏。中国人都知道观音菩萨,为什么能有三个“十九”香会呀?印度人从来没有给观音菩萨过过这三个“十九”,只有中国人过,因为观音菩萨到了中国之后有一个中国的家谱——妙善公主嘛,修行成功,做了观音菩萨。那得了,地藏菩萨入境手法完全是模仿观音菩萨!地藏菩萨进入中国也有个中国版本了,谁变地藏菩萨了呢?你看看,目莲化地藏,目犍连尊者修行成地藏了。这要搁在我们这边教内正统人士,人家肯定会撇嘴的,“这什么事儿啊?这哪儿跟哪儿啊?这地藏菩萨和目犍连尊者是两码事儿啊!”目犍连尊者是佛陀的上首弟子,是十大弟子当中的神通第一。最有名的典故,就是我们刚过去的七月十五搞的“盂兰盆会”。《佛说盂兰盆经》当中所记载的目犍连尊者,那才是标准的、正统的佛教版本呢。因为目犍连尊者修行成大阿罗汉之后,有神通了,天眼一看,哟,看到自己的老妈堕落到饿鬼道里面,在那儿受罪呢。他很痛苦,就施展神通到饿鬼道去给他妈妈送饭,可是他妈妈业力现前,这饭入手就变成焦炭,进口就变成火炭了,没法吃,因为业力现前。他很痛苦,大哭一场。回到佛陀那里,向佛陀汇报,请教怎么样才能把自己的母亲从饿鬼道当中救出来呢?佛陀说:你母亲罪业深重,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救度,众人拾柴火焰高,七月十五这一天,咱们解夏了,师父们都在,正好举行供僧法会,集众僧之力,众志成城,人心齐,泰山移,才能把你妈妈从饿鬼道里提拔上来。盂兰盆节的故事不就这么讲的嘛!
盂兰就是倒悬、受罪的意思;盆呢,不是果盆、花盆,七大盘子、八大碗,是救度的意思。所以,盂兰盆,即解倒悬,是救度受苦众生的意思,不是拿着一盆、两盆的花生、水果去供佛、供斋。很多人到现在还没弄清楚“盂兰盆”是啥意思。这是正统的佛教版的目犍连尊者。
可是,目莲尊者的典故在中国流传得太广了,唐朝时就出现了专门讲“目莲救母”的说书、唱戏的底本,叫“变文”。因为它流传很广,越广越是添油加醋,还给它改头换面,一改就改到了四川郫县。我们在座的有没有四川郫县人啊?四川郫县的著名特产是豆瓣酱,我看《走遍中国》专门演过一集豆瓣酱的故事。四川豆瓣酱很好吃,目莲尊者救他妈妈可能捞了一罐豆瓣酱去了,就这么瞎编的。说四川郫县有一个傅员外,这个人姓傅,师傅的傅,不是富贵的富。这个傅员外是个黑心贼,可坏了,靠坑蒙拐骗,剥削人的剩余价值致富了。致富之后,他娶了一个美女叫刘青提,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呢,是个富二代喽,不学好,吃喝嫖赌,早早的就把他父亲的家业给败坏了,自己还命丧黄泉死掉了。大儿子胡作非为,这一死呢,这做老爹的幡然醒悟,觉得像他儿子这么做,不行。于是他改头换面,痛改前非,要学佛修行了。可是,刚开始呢,出了大难,他也死掉了,也到地狱里报道去了,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刘夫人和小目莲。目莲小名叫萝卜,大名叫傅萝卜。刘夫人和小萝卜母子两个孤苦无依,当年的口碑不好呀,家道立马就败落了。败落之后,小目莲妈妈就开始发恶心了,说:“我这么吃斋念佛,我老公也改头换面了,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结果我们家却横遭大难,人也早早地报到去了……”于是,她就开始胡作非为,也不敬三宝了,死后当然就堕到地狱去了,留下她的小儿子傅萝卜孤苦伶仃,后来就出家了,出家后的法号叫目莲。后面就接上《盂兰盆经》的内容了。目莲尊者修行成功,就去地狱里救他妈,没救上来,回头告诉佛祖,集众僧之力救好之后,又经过努力修行,最终佛祖封他做地藏菩萨。这是中国人编的版本,地点:四川郫县;人物:傅萝卜。
你可别笑,这个典故流传太广了。四川川剧里面非常著名的“变脸”艺术,出现也与这个故事有关,好像就是演目莲尊者到地狱里见他妈妈,因为他母亲是饿鬼形象嘛,为了表现出她复杂的心情而不断地变换脸色,才出现的。而且,据说所有的戏都有一个老祖宗,就是这个演目莲救母的,笼统叫作“目莲戏”。“目莲戏”号称是“戏剧之祖”,所有的戏开始都是演目莲救母的。流传到今天,咱们寺院里做佛事“放焰口”,其中一些片段也是“目莲救母”当中的戏文——你看看,佛教和戏曲、民俗联系太密切了!所以说,这中国版本的地藏菩萨,是四川郫县的“目莲”修行成功的,绝对可以和观音菩萨——中国河南的妙善姑娘相媲美了。
第二、安家在九华。重庆人可能会有争议,怎么回事?我们重庆有“丰都鬼府”啊!丰都大帝在那里住着呢,那是地狱所在地,地藏菩萨应该在丰都啊,怎么把家没安到丰都,却安到了九华山呢?这里要跟大家八卦八卦。丰都鬼府是在重庆的丰县,为什么丰县成了所谓的“鬼府”,就是鬼门关、地狱所在地呢?那是阴差阳错,误打误着。怎么个阴差阳错法呢?汉代的时候,这个丰都有个小山包,大概是叫平都山,这座小山比较漂亮。汉朝的时候先后有两个著名的活神仙,一个叫王方平,一个叫阴长生。这两个人在平都山修仙炼丹,炼出了丹药,吃了丹药之后,这俩人先后都成仙了。于是,这个地方有阴、王长生仙人,姓阴的、姓王的,简称叫阴王长生仙人。流传到宋代,宋代人就以为这里是“阴王”——修成鬼仙的地方。
按照道教的说法,仙分五等,有天仙、神仙、鬼仙、人仙、地仙。“仙分五等,法分三乘”,道教有这种说法。这里是鬼仙修行成功的地方,那就是地府所在地啊,鬼仙在地府待着嘛!再一个,道教认为管地狱的最高首长是谁呢?是丰都大帝。丰都大帝是道教的最高首长。说到这里又要说说《十王经》了。《十王经》当中讲地藏菩萨在地狱里救度那些苦难的众生,一个人太孤单,就配十个助手吧!十个助手当中的老五是王中王、王上王的阎罗王,其他的呢,凑了几个名字,其中有一个是泰山王。为什么要说泰山王呢?原来在佛教没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传统的文化认为人死之后魂魄到哪里呢?叫魂归泰山,归泰山管。为什么泰山管呢?后来我翻了翻书,余英时先生专门有一篇关于中国人死亡观的论文——《中国古代死后世界观的演变》,里面讲到泰山是在东部最高、最巍峨的一座山,是人间世界与天上世界最接近的一个据点!因为秦始皇到过,在那里封禅过天地,所以,它是一座政治名山,号称是“五岳之尊”。其实论高度,五岳当中它是最矮的一座,海拔才米。可是呢,因为它地在平原当中突兀而起,形象显得巍峨,加上皇帝又在这里封禅过天地。啥叫封禅天地?秦始皇最先在这里和上天——他的爸爸打过电话,因为秦始皇是天子嘛,他的爸爸当然是老天爷了。封禅天地就是打电话的意思,通个信,通个消息——你要保佑我,保佑天下太平。于是,这里往上能通天,往下就能管得了死人,这是佛教没有传入中国之前的说法。人死后到哪里去?到泰山那里报到去。佛教进入中国以后,有了地狱和地藏菩萨,于是,《十王经》为了弥和,免得中国人困惑,就在《十王经》当中的十王里面,增加了一个泰山王,就把中国人传统的“魂归泰山”的这种说法吸收进去了。
法国国家博物馆藏敦煌文书泰山王
但是,这本经书当中记载着阎罗王和地藏菩萨啥关系呀?阎罗王就是地藏菩萨威严的化身,而地藏菩萨是慈悲的化身。他们两个是一阴一阳,一手软一手硬,两手一块抓,密切配合着工作。可问题是,《十王经》是出现在五代时期,那个时候的道教已经在中国流传很广泛了。道教常说,谁管地狱?是丰都大帝!那,丰都大帝和地藏菩萨啥关系?这《十王经》没说。而刚过气的唐朝,又是姓李的王朝,据自己说,唐王是老子的后裔,所以人常称李唐。唐朝道教排老大,比佛教位置靠前,你却对丰都大帝也不理他,也不管他,地狱里都没给他安排个差事,那中国人就觉得不行,有问题。于是,北宋的时候,有一位道长叫“淡痴”,他又写了一本书,这本书极其畅销,奠定了中国地狱的格局,叫什么书呢?《玉历宝钞》。这本书在很多寺院里也会发现的,就是这位淡痴道长写的。
在这里插一段话,庐山东林寺的大安法师,曾专门推出了一个长长的伪经目录,把佛教徒在寺院里不应该宣传的经典全部都列在里面,其中就有这本《玉历宝钞》。《玉历宝钞》虽说是道长写的,佛教为什么不能去宣传?佛道本是一家嘛!在劝善救世上,我们干嘛划那么清的界限呢?
《玉历宝钞》是本很有特点的劝善书,它按照中国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体制,把地狱的阎王爷们重新排了一下位次,怎么排位次呢?最高长官,丰都大帝,因为作者是道长嘛,当然把道教的最高主神放在司令的位置!政委是谁呢?地藏菩萨。十王是谁呢?是丰都大帝下面的十个助手。十王下面有判官,前面还有司命、司路等等。地狱看门的是谁呢?牛头马面。他搞得非常规范,让中国人一看就一目了然。这部书在中国将近一千年,影响极大,重庆的丰县成为了地府,这是受道教此类书籍的影响。
地藏菩萨安家在九华就不能说是受道教影响了。九华山怎么成了地藏菩萨的地方了?司令和政委怎么分道扬镳了?没分,工作在一块,但是居住地、休息场所不在一个地方。地藏菩萨安家在九华是和一个著名的神僧有关系,这个神僧是新罗国的王子。在这里又要跟大家插入一句话,我们的佛教四大名山都有外国亲戚:普陀山毫无疑问,开山祖师是日本的慧锷法师,是日本亲戚;九华山的外国亲戚在韩国;五台山的外国亲戚在尼泊尔,尼泊尔是第三世界的穷国,据说国家所在原来是山间的湖泊,有一个恶龙作怪,文殊菩萨斩妖除魔,一剑下去就把恶龙斩断了,由于力度比较大,还把高山的湖泊砍了一个缺口,湖水流出去以后出现一片谷地,于是,尼泊尔人从此在这里繁衍生息,尼泊尔人把文殊菩萨当做自己的始祖、保护神,因此,他们是五台山的外国亲戚;你们听说过峨眉山普贤菩萨的外国亲戚是那个国家吗?(台下无人应答)都这么含蓄呀,告诉大家,是印度。峨眉山开山有一位著名的印度神僧,说出来叫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竟活了一千多岁——“宝掌千岁”,很厉害!我们虚云老和尚不过活了一百二十岁,都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是经典上记载的神僧,神僧当然都很神奇,不能用我们凡夫俗子的标准来衡量。
九华山的外国亲戚是怎么来的呢?是在唐朝初年的时候,新罗国的王子——金乔觉到中国来留学,留学的时候,他爱上了中国的大好河山,就不想走了。那个时候中国很开放的,随便可以签绿卡的。他办了个绿卡就到九华山去住了。他二十四岁来中国,九十九岁圆寂在九华山。圆寂以后,人们给老和尚装缸入殓,三年开缸之后肉身不腐,而且抬缸的时候,他的骨骼能够发出像锁链一样“嘎儿、嘎儿、嘎儿”的声音。“骨骼勾连如撼金锁”,按照经典上记载,这是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一,属于异象啊!于是大家就说:“啊!这是地藏菩萨啊!”因为经典上说地藏菩萨是现声闻相,是比丘身,不像观音、文殊、普贤一样现的是天人身、在家身居士像。于是,九华山的人,把韩国的王子金乔觉在这里修行的事情称之为“地藏示现”。九华山开山是这么来的。
九华山月身宝殿
说到这里还是要跟大家八卦八卦,因为今天虽然是讲《地藏经》,但是不能老是给九华山做广告啊!要讲讲普陀山,普陀山也很厉害。普陀山开山虽然比九华山晚,但是普陀山定名早啊!普陀山在中国被定为供奉观世音菩萨的根本道场是在什么时候呢?南宋的时候。宋宁宗嘉定七年(公元年)就已经是钦定普陀山为中国供奉观音的根本道场了。大家知道九华山是什么时候定名的吗?它开山很早,可是开山的这个人是神僧,是在《神僧传》里面有记载,当作一种异象、奇象出现的,在这之后九华山没有延续下来。九华山曾是道教名山,尤其在中唐、晚唐的时候——这已经是金乔觉之后了。当时有一位著名的大仙人叫赵知微,在《高道传》里有特别的篇幅来介绍他。宋代有本神神怪怪的著名的小说集叫《太平广记》,其中也有记载了。赵知微是九华山著名的大道长。他最著名的神奇典故是曾在一个瓢泼大雨的夜晚,上升到天台上去宴会群仙,请群仙下凡来吃饭。当时古人对这件事传得非常广,都知道有个活神仙叫赵知微,在九华山住着。在唐朝晚期的时候,九华山是以道教名山出名。九华山在什么时候被定名为地藏菩萨道场的呢?是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的母亲李太后是著名的九莲观音的化身,这娘俩个前后三十多年支持普陀山的发展,因为信仰佛教,捎带着把九华山也给认定了。就是在那个时候,九华山被认定为地藏菩萨的应身道场。当然,一千多年前金乔觉的肉身目前还安放在九华山的肉身宝殿里面,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瞻仰瞻仰,这也是满神奇的一件事。“安家在九华”,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典故在,是在明朝的时候被皇帝认定的那个地方,历史很晚了。
第三、七月成“鬼节”。七月称“鬼节”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一个很著名的说法了。我们很多时候看电影,什么青蛇呀,小倩呀,电影里面经常有放河灯的情节,放河灯在什么时候呢?告诉大家,绝对不会是正月十五,也不会十月十五——我说的是农历,只会在七月十五放河灯。为什么七月十五放河灯呢?原来呀,七月十五本是佛教解夏的日子,又叫众僧的“自恣日”、“诸佛欢喜日”。经过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学习,到了这一天大家可以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大会,相互之间提提意见:你有什么问题、什么业障习气要改,本来是这么一个大会。利用大家集体开会的时候呢,居士护法们到寺院里来供佛斋僧,依佛力加持来救度受苦受难的众生,这是佛教的意义。道教看佛教搞活动搞得这么欢,也没有办法,也提出了一种思想。啥思想?三官思想。哪三官呢?道教推出“天官、地官、水官”的三官信仰。三官各自选在三个十五下凡,“上元”是天官,正月十五下凡,干嘛呢?赐福。谁要想升官发财,想做总理,赶快在这一天到道观里去做法事就好了。“中元”是地官,七月十五这一天下凡,下凡干嘛?地官赦罪。地官下凡这一天,地狱里的众生集体是大赦天下,重罪不免,轻罪全部赦免掉了。水官在“下元”,十月十五这一天下凡,水官是救恶,就是救度你的苦难。谁要遇到难事儿,在这一天来供奉水官,来祈求就可以了。道教推出了“三官信仰”,有天、地、水三官,地官赦罪,地官下凡恰恰是七月十五,于是在七月份就流传一种说法,道教说七月初一鬼门关大开,都放假了,七月十五地官下凡,召集大家开会,罪轻的可以赦免不用去地狱,罪重的七月三十再回去吧,只能休息一个月时间。七月三十,鬼门关又关上了,地狱里之前出来的还要回地狱去。大家看看,每到农历七月咱们普陀山多清净啊!福建人都不来了!福建的这种信仰很兴盛,他们知道有这个传统、习俗,咱们这里没这个传统,都变掉了,都不了解了。说到这里,给大家感叹一句:“地藏经很难讲”,别看经文不难,难在什么地方呢?这个七月和鬼节,像“三官信仰”这种传统、习俗都没有了,都不知道,你要想讲清楚,就先要把这个历史的风俗、习惯给大家普及普及才行,这就叫接续传统。记得有天我见了本地的几个老师,我问他们:“现在学校里还做不做眼保健操啊?”
他们说:“不做了。”
我说:“哎呀天哪!总算不做了。”
他们说:“师父,你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说:“我小时候就听着它,等我工作那几年(就做了两年半老师)学校里依然在放,到十点钟就‘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唉,大家从小都是受这种革命教育长大的,哪知道什么七月鬼节不鬼节的!
鬼节怎么过啊?七月十五要放河灯!目的干嘛呢?有些电影上,男女之间谈情说爱在上游放个河灯,里面放着情书,到下游对方拿走了很开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现实中,谁敢那么做啊?都是瞎编的,因为河灯是给那些在水中死亡的孤魂野鬼引路的明灯,你敢拿回家去?吓死你,万一别人家的爷爷跟你走回家,吃错饭了怎么办啊?哈哈,当然,这是开玩笑说。所以,七月鬼节就是这么来的,放河灯不是随便放的,你要知道它的出处和意义,是接引水中的孤魂野鬼回家受供,闻经听法受戒,然后全部得到超生,是这么个意思。
总结起来,地藏信仰在中国的三件大事要知道。一、目莲修成地藏,成了四川人了,不是印度人;二、他的家不在丰都,而是在九华山;三、七月份成为鬼节,放河灯是要超度那些孤魂野鬼的。(未完)
点击底部“历史消息”阅读
中国佛教派别。又称三阶宗、第三阶宗、三阶佛法等。隋代僧人信行创立。因受佛教其他各宗的攻讦和封建王朝的禁止,传播余年后,湮没不传。
三阶教把全部佛教依时、处、人分为三类,每类又各分为三阶。
①时的三阶。以佛灭后初年的正法时期为第一阶;第二个年的象法时期为第二阶;年后的末法时期为第三阶;
②处(即所依世界)的三阶。处有净土、秽土之分。净土是第一阶一乘所依的世界;秽土是第二阶三乘及第三阶世间众生所依的世界;
③人的三阶。是依人的根机而区别的。第一阶是最利根的一乘,包括持戒正见与破戒不破见两种根机;第二阶是利根正见成就的三乘,包括戒见俱不破和破戒不破见两种根机;第三阶则为戒见俱破的世间颠倒众生的根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