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准扶贫
一个是“太湖佳绝处”,
孕育了体系完备的职业教育;
一个在“彩云之南”,
美景无敌却发展相对滞后。
年,
无锡市与云南大理州
共同启动职业教育对口协作,
作为无锡首批“大理班”的学生,
李红斌因此彻底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在今年1月份的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
他一举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不出意外,
今年9月,
他就将升入心仪的大学继续深造。
那么,
这个来自云南小山村,
家境贫寒的小伙
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的?
小编为大家揭秘。
我叫李红斌,今年19岁,来自云南省大理市弥渡县苴力镇白云村。得益于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三年前的秋天,我带着自己的梦想和家人的希望,从云南小山村来到江苏无锡这个大城市,进入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读书。
△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云南风味窗口△
为了让我尽快融入学校的氛围,学校和老师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帮助。
食堂开放了专门的云南学生窗口,调整了菜的口味;上课时老师怕我们听不懂,故意讲得很慢,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讲解;许多老师主动给我们送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衣服、袜子、保温杯等生活用品。是他们,让我感到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不过,这里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要求和我们老家有很大的不同。幸好,我的班主任倪群群是一位非常专业的老师,她的出现改变了我的未来,是她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的人生有了目标。
△李红斌(右一)与倪群群(左三)云南家访时的合影△
看到喷涂车间里,“前辈”们挥汗如雨地训练,我顿时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我要参加大赛!
我要拿金牌!
我要读大学!
经过近2年的训练,年的11月,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重要的比赛——无锡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过由于紧张,我比赛时出现了一点问题,只获得了第二名。
△李红斌训练场景△
教练的鼓励和指导让我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和完善。年1月,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如期举行,这一次,我全身心地投入了比赛,心无旁骛。
到了公布成绩时,我特别紧张,手心里全是汗,终于在一等奖名单里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我悬在空中的心终于落地了,我终于可以上大学了!
其实,刚来无锡上学的时候,我的哥哥正在云南民族大学读大二,开销极大。因为就读期间,大理州新生享受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以及无锡市的奖补政策,我用这些补助帮助哥哥读完了大学。
9月,拿到省赛一等奖后,我也即将跨入大学,而哥哥也考上了公务员,他说,他会用工资供我读完大学。
而这一切,是我来无锡之前无法想象的。无锡市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合作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改变了我和我哥哥的一生轨迹。
教育精准扶贫
事实上,年11月来到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大理州学生是五所院校中最多的,有名,其中人选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3人选择汽车车身修复专业、27人选择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以及17人选择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三年来,已有多名大理州学生在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就读。
△汽车维修工程系留锡大理实习生奔赴实习岗位助力复工复产△
因为这些学生都是在大理州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未升学的应届和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年,来校读书的最小的16岁,最大的25岁,其中有的学生不仅认不全26个英文字母,还根本不会讲普通话。随后两年,进入无锡学校就读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融入无锡本地学习、生活的速度也逐渐加快。
为此,学校教务处特地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课程,从学说普通话开始,循序渐进向他们传授知识和技术。毕业后,学生可以根据意愿留在无锡就业或者回到家乡。
△大理班参加校舞蹈大赛决赛△
许多“李红斌”们的命运转折,正是在锡就读的大理贫困学生们的真实写照。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无论是教育精准扶贫,还是就业快速扶贫,都提高了贫困家庭脱贫能力,为全面小康注入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