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弥渡网报道了“弥渡县密祉镇网友茶先生家的房屋被房后修的挡墙给撞倒了,撞出一个大窟窿,至今已经过去两个月,未能解决”一事。为了求实真相并尽快帮助村民解决问题,密祉镇主动联系了小编,并找来了当事双方茶先生和永和村委会,向小编分别陈述并互相认定了事件经过,由镇司法所牵头进行了第二次镇级层面的调解,由于受灾群众茶先生的赔偿预期与永和村委会的实际估算赔偿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双方仍未达成一致意见。现小编就所掌握的整个事件经过进行梳理还原。
原报道中的“一个深夜,雨在刷刷的下,一老人独自在家中,谁知在午夜时分,轰隆的一声,打破了原本宁静的山村深夜,起床一看,后山墙出来的一个大窟窿,吓得老人直哆嗦”,信息与实际有所不符。根据小编到村内走访和镇、村干部反映:由于今年雨大,8月5日晚,永和仁和里村新修的村内道路路沿发生垮塌。事故发生后,村民及时与村委会取得联系,村干部及时到现场进行了简单处理,并安排路基垮塌下方的住户进行了安全转移。垮塌下去的新修道路路沿部分离房屋后墙还有一段距离,一并垮塌下去的老路路基土石由于冲力撞击了茶先生家的房屋后山墙,导致墙体出现裂缝。第二天镇分管领导和村干部一起到现场查看了灾情,主动提出对后山墙垮塌路基进行及时清淤排危,茶先生以在赔偿问题商定之前,谁都不能动现场为由,拒绝对垮塌部分进行清淤排危。由于后山墙阴沟堵塞,排水困难,加之期间多次大雨,9月11日,据事发一个多月后,茶先生户的后山墙部分倒塌,露出一个大窟窿。灾情出现后,该农户确实到镇、村反映过存在问题,镇、村两级本着解决受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安全的出发点也提出了事情的解决方案。一是村上出面协调其他地块,由茶先生家出相应资金进行土地置换,另选址进行新建,茶先生家先是同意次日又否决了该方案。二是两次组织调解但由于双方分歧过大无法达成一致。
(图为坍塌后导致茶先生家房屋拉烈)
经过小编调查分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灾情出现的责任划分情况
村委会认为:茶先生居住的房屋位于山区乡村,村内地势高低不一,该房屋后道路与茶先生居住的房屋之间有9米左右的落差,该落差形成了一个断层面。仁和里村实施村内主干道硬化工程,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部分路基支砌了挡墙。由于工程项目资金有限,茶先生后山墙背后的断层过高,距离太长,该项目不能将断层全部支砌挡墙。今年雨量充沛,其他地方的类似地块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塌方,并不能把全部段塌方的责任归咎为由于村里新修的硬化路面,村委会和施工队有责任但只是部分责任。而茶先生一家则认为村委会应该负全责。
房屋受灾估算及赔偿认定情况
茶先生家居住房屋为一房四屋的土木式建筑,由于路沿塌方损毁部分主要集中在后山墙,损毁修复主要是后山墙部分拆除重建,为保证房屋建筑的整体安全,两边侧山墙一并进行拆除重修。茶先生家提出16.8万的修缮预算。村委会按照市价、咨询了相关工队后,认定修缮该房屋只需4.2万多。双方分歧过大。
一条缝变成一个洞谁之过
由于茶先生家以保护现场为由不允许村委会排除险情,导致了房屋受损情况进一步严重。村委会认为二次损害的损失不应列入定损范围。而茶先生家持不同意见。
10月16日,在小编等一行的见证下,镇司法所组织了第二次赔偿调解,茶先生家提出最多能在第一次预算的16万8千多元钱往下少1万左右。由于双方存在较大差距,第二次调解仍未达成一致意见。
(从原本的缝变为洞)
通过小编亲自参与了该事件的后续调解以后,有颇多感触,镇村工作千头万绪,村组干部穿针引线,村民生活也确实不易,由于下雨发生路面垮塌导致房屋后山墙倒塌这样的事情,大家都不情愿。事情发生后村民及时上报,镇村两级也已经积极应对,积极处理,就赔偿问题存在分歧实属正常。针对此事多次处理,多次协调无果的情况,小编建议,茶先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裁决双方责任,认定村委会和工队该负多少责任,给予多少赔偿,这样事情也才能得到公平、公正有效解决。村委会也向小编许诺一定服从法院判决。
↓点击"阅读原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