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清晨,大理市太和街道关迤社区内的二井边上,排满了打水背水的各族居民。大家排队打水的时候,以不同的口音相互交流问好,互相谦让、秩序井然,真正体现了共居一座城、同饮一井水的社会和谐。关迤社区是大理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主要聚居地,来自于大理市太邑乡者摩村、弥渡县红岩镇清水沟村的白族、彝族流动人口习惯在关迤社区租房居住,方便务工和创业。多年来,居住在关迤社区内各族群众的生活方式已悄然改变,他们自然地融入到关迤社区。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营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关迤社区创新工作方式,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的融入社区,实现依法管理。毕荷金花是一名来自弥渡县红岩镇清水村的彝族妇女,十六岁的时候,她就随同父母到关迤社区居住。如今,她已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每天都在工作室里忙碌,制作绣品创业,把自己“扎”在了关迤社区,真正做到了在这里安居乐业。这里是老街,我也是做一些老的刺绣,在这开一小间小店。很多游客来我店里面看东西,因为这条路是老城区,所以把店开到这里是比较好的,游客也是爱来这种老城区里玩,隔壁邻居对我们也是非常友好的。为摸清流动人口底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关迤社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社区服务大厅,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体系,实行网格精细化管理。关迤社区还与大理市太邑乡者摩村党总支和弥渡县红岩镇清水村党总支签订了《党建联建共创共建协议书》《少数民族人口输出地输入地对接联系协议书》,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协作,明确了少数民族流动党员及人口的双向管理、双向服务。杨玉山是太邑乡者摩村村民,常年居住在关迤社区做花卉经营已经十多年。年,杨玉山当选为者摩村党总支关迤党支部书记。由于该支部的8名党员都属于流动党员,日常的支部会议、活动等只能临时找地点开展。后来,关迤社区把社区的会议室无偿提供给杨玉山所在的关迤党支部使用,让支部活动有了固定场所,让流动党员在第二故乡找到了自己的家。我们在这里居住了有十年以上了,关迤社区对我们也是非常关心,特别是小孩就学,他们积极为我们办理居住证,包括附近的幼儿园,小学,对于就学帮助我们了不少,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太和街道关迤社区副主任李雪梅说,今后社区将增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此项工作,才能逐步实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本地化、市民化、亲情化服务管理的理念,为开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近年来,关迤社区通过一系列的民生服务,化解少数民族融入难的问题,让社区更好的接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的融入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把关迤社区当作自己的家,积极参与到“三清洁”活动、洱海保护、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等工作中,共同参与美丽家园的建设。(大理市委统战部郭鹏昌吴志)
审核:林曙盛周云海
编校:杨向达王倩兰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