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动人心传统民俗逛庙会看灯会,

“说着说着春节真的来了,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多年的历史。在咱们弥渡,过年一般要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才算把年真正过完!在这段阖家欢聚,享受美好的日子里,都有哪些老习俗?还有哪些好吃、好玩可以和家里人一起度过?今日,小弥就为各位小伙伴说道说道。过年,就在这些地方逛吃逛喝!

春节老习俗,您知道多少?

除夕: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为了过好春节,家家户户几乎由腊月下旬就开始忙起,打扫家院置办年货,直至尽头街天(最后一个街天)。在年节上的物品中,有一种叫“山茶花”的花,插在家中图个喜庆,并买回松针铺地,清香扑鼻,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在新年食品中,弥渡特产米花糖是一种独有的特色食品。米花糖受到老百姓喜爱。到了除夕那天,女人们忙着宰鸡做年饭,男人和孩子们忙着贴对联,门钱(类似窗花),招财童子、六畜兴旺等名叫甲马的木刻版画。在外的人风风火火地赶回家过年。下午5~6时左右,开始放鞭炮,用饭菜供奉祖先,然后一家人团团坐着吃一餐“团圆饭”,这餐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弥渡的饭菜桌上少不了的蔬菜,都有讲究,如:青蒜吃了会算,葱吃了聪明,白菜煮大芋头,吃了青青白白,其他鸡牛猪肉,应有尽有,席间也喝饮料或白酒。

饭后,一家人谁也不准外出,夜幕降临后,一家人坐在客厅中“守岁”。一边拉家常,叙别情,直到夜里12点后,开始按方向“送岁”,送岁时需要汤饭,纸钱和叫“值年太岁”的甲马纸。送岁归来,用红纸条在庭院花木围一圈叫“封树”。然后贴“春示”(古代的日历)在门上贴封条叫“封门”。随之就寝。

大年初一:这天早早起床,开财门,要说吉利话,如:“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村里共同用一眼井的妇女要去“抢头水”。当老人们起床后,晚辈要给长辈请安。这种情况,师范在《弥渡岁时竹枝词》里写到“匝地齐铺缘毯平,晓风吹处觉春生,新年景物真堪忆,香袭衣襟跪拜经”。这是向长辈“拜年”的真实写照。长辈们还要给孩子们“压岁钱”。接着吃米花开水,吃年糕。早饭后不准到邻居“串门”。上街不准买东西,不用钱认为是“不出财”。

这天也是到县城看花灯的好日子,数十支城乡灯班将纷至沓来,到县城巡演,朝贺单位和人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和谐平安。

大年初二:各家各户吃过早饭都要到野外去效游。名为“出行”,出行的目的是“游百病”,意思是出外走走,可以百病消除。

大年初三:是走亲戚的日子,当年结婚的男女要回去“拜年”,认女方的长辈,女家请邻里作陪,款待男家亲属。一般人家,请春客,款待亲朋好友,搞好邻里关系,也有女家亲属来“还拜”的,大家高高兴兴,亲上加亲。春客的菜肴也是有讲究的,席上弥渡特色菜卷蹄、香肠、风肝,必不可少,丰盛之处与年饭类似,只是蔬菜多为春天的口味。

正月庙会多,你给克逛逛?

咱们弥渡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是中国的花灯艺术之乡、民歌之乡,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根深叶茂,民俗文化积淀丰厚、源远流长,尤其是正月,庙会集中,香客云集,热闹非凡,小伙伴快随小弥去逛逛!

开化寺庙会

时间:正月初六

到了初六是到开化寺祭女娲的日子,《县志稿》上记载说:“开化寺,在县城东门外,祀妇女娲,清同治四年(年)重建”。传说女娲造人,是人类的祖先,因而祭祷。

密祉太极山庙会

时间:正月初六、初七

地点:省级风景名胜区太极山

初六、初七是一年一度的密祉太极山庙会。太极山在县西南,海拔米。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州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弥渡、南涧、巍山三县内较高的山,山上寺庙多,风光秀丽,祭拜和游览者络绎不绝。清人周开甲有诗记庙会盛况。“肩摩接踵气腾腾,乐上风光在上乘,炮响声声人若堵,大家翘首看花灯。”

寅街白云寺庙会

时间:正月初七至初九

地点:寅街镇白云寺庙会

正月初七至初九这天,来自弥渡、南涧、祥云、大理等县市的游人不约而同,兴致勃勃地来到白云寺,为亲人祈福,听歌看舞,品尝素食,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到白云寺庙会品尝用面粉和豆腐做的凉拼盘、扣肉、香辣肉丝、油炸排骨、回锅粉肠、卤鸭脖、高丽肉、糖醋鱼等素食八大碗,带给你别样的美食享受。

德苴花渔洞庙会

时间:正月初八

地点:德苴乡花渔洞

正月初八德苴花渔洞庙会,当地傈僳族穿着民族盛装、奏响傈僳族乐器,载歌载舞,民间歌手在山崖旁相互对唱,小商小贩也从各地赶来,各色小吃摆满道路两边,来自三州四县的游客、香客们聚集花渔洞听歌对调祈福赏花鱼,人们尽情用各自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虔诚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玉皇庙会

时间:正月初九

地点:寅街大王庙、新街永增二十村玉皇阁、新街西庄五十三村玉皇阁。

正月初九是祭玉皇大帝的日子,县内有玉皇阁的地方,如:大王庙,永增二十村玉皇阁,五十三村玉皇阁都有盛大的活动。活动以奉祀玉皇的弹经拜唱为主,庙会还有滇戏班唱戏,活动十分热闹。

南诏铁柱庙千年祭柱踏歌会

时间:正月十五

地点:南诏铁柱庙

正月十五是千年祭柱踏歌会的日子,这天南诏铁柱庙内举行盛大祭柱踏歌活动,在这一天,彝族妇女都会穿上自己最心爱最漂亮的衣服,男人们则穿上羊皮褂,汇聚南诏铁柱庙,在主持祭祀的“阿团”带领下祭柱、领歌、踏歌祈福,过上一个狂欢的元宵节。庙会荣获“中国最有特色的春节文化活动”殊荣。

你在哪?我在密祉等你看灯会!

对于中国人来,过年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而对于《小河淌水》的故乡弥渡密祉镇的人们来说,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十六元宵灯会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过“大年”。密祉元宵灯会?是怎样的一个盛会?竟然对于密祉人来说,比过年还更为重要!下面,小弥就为各位小伙伴说道说道!

弥渡花灯是云南花灯九大派系之一,素有“云南花灯比山茶?弥渡花灯别样红”的美称,弥渡被誉为“中国花灯之乡、中国花灯艺术之乡”,在弥渡流传着“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才进弥渡坝,处处锣鼓声”这样的俗语,充分说明了弥渡花灯广泛而又深厚的群众基础。

“大鼓响,庄稼长”,人们春节玩灯,是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因此,耍龙舞狮唱灯也称“太平灯”。然而,弥渡县民间花灯表演艺术活动,就不仅限于在春节、元宵了。民间的祭祀活动唱祭祀花灯,盖新房“垫土”(奠基)表演花灯折子戏,洞经音乐也有用花灯唱经的。规模较大的洞经音乐会,最后的仪式以唱“簸箕灯”结束,表示功德圆满,皆大欢喜。花灯文化几乎融入弥渡人一年四季的民间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融入了弥渡人的血液里。

而每年的密祉元宵灯会是弥渡花灯的浓缩与概括,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原生态花灯灯会,是花灯文化的“活化石”,被誉为“东方花灯狂欢节”。密祉元宵花灯会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每年的灯会是这个小镇一年中最隆重和最盛大的节日。对于密祉人来说,春节可能不回家,但是正月十五、十六一定要回家上会,这才是密祉人真正地过年。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两天,仅有1.6万人口的密祉小镇,但在元宵灯会时,村村有灯班,老幼齐上阵,参与演出的人员竟有五、六千人,观众达五、六万人。它组织的自发性,民众参与的自觉性和广泛性,以及灯会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堪称“一绝”。

文/图李武华搜集整理

END

版权声明:“微弥渡”







































白癜风偏方有效吗
微博营销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duzx.com/mdxxw/40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