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范如常,法师冠带如法,大众迎请,登堂升座,持拂扇闭目运神,《敷座讚》毕,下尺讲道:
●夫道,体本至无,化生妙有;包融混元之炁,恍惚窈冥之象。老君者,道之形也,开辟天地,传经度人,化应十方,与元始而均尊。以今青阳开动之期,适遇老君降圣之辰,恭依科式,爰伸妙典,敷阐老君降圣玄义。其义有六,众当谛听。
翻译:大道本体至无,而能化生万象妙有。混元一炁含融之中,恍惚窈冥显明真象。老君是大道的真形,开劫以来,造立天地,传演经教,度人无量,所以大道化身显应于十方世界,老君与元始同出而均为大道之尊。今当春日萌动及万物发荣的时机,正遇太上老君降圣的吉辰,于是今日恭谨地按照科典法式,广引诸经传的内容,为在座道学大众敷道阐教,以宣说老君降圣的六大妙义,你们皆须认真聆听。
●第一义者(下尺),无始自然。老君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色无绪,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故称大道。大道之身,即老君也。老君以虚无为体,自然为性,故葛仙公云:“老子体自然而然”,即所谓“道法自然”者。
翻译:第一义是“无始自然”。老君之本生既无始端,也无起因,在万道化生之前就已存在,是自然元气的始祖根源。在没有光象、音声、色形的幽冥寂渺之中,存现真精,周遍包罗,无限极大,所以称之为大道。老君就是大道的化身,本体虚无,道性自然。所以葛仙公说老君“体自然而然”,即是所说的“道法自然”。
●第二义者(下尺),化生万有。老君以无心,御空洞以升降;以无欲,乘阴阳以陶埏。分布清浊,开辟乾坤,天地得之以分判,日月因之以运行,四时得之以代谢,五行得之以相生。天文地理、人民品物,万物莫不由老君运玄机而生成。故曰道者万物之宗元,天得以清,地得以宁,天地虽大,非大道无由生成矣。
翻译:第二义是“化生妙有”。老君以无心之意,而运御空洞,升降自然。以无欲之思,而乘理阴阳,陶育万物。老君肇启乾坤造化,运行日月而定度四时,分判清浊而置立天地,于是五行众类得以生成。天地、人类、动植、万物,无不是老君运行玄枢灵机而生化长成。所以说大道是万物的宗主与本源,大道一气覆育天地,高天得之以晏清,大地得之以静宁。虽然天地广大,若非大道则无能生成。
●第三义者(下尺),表迹人间。三代以降,世风浇离,老君深悯下方生民,自太清境分神化炁,寄胎于玄妙玉女八十一载,以殷王武丁庚辰岁诞于李树之下。然而,老君至道之祖,何以胞胎诞孕而谓之生?今言降生者,盖降德屈身,表迹人间,示有始也;托形圣母,示有生也。老君无始无生,无欲无心,今降圣成人,是欲以人形以化人民,欲以人心以度人伦,是大道慈悲之至也。老君以白首老相而始生,是反终归始之意;盖世人先始而后终,老君先终而后始,欲令世人修道反老还婴也。
翻译:第三义是“表迹人间”。唐虞三代以来,世俗风气浇薄,老君因悯民生疾苦,而自太清境反神托胎于玄妙玉女,经过八十一年,于商代武丁九年诞生于李树之下。但是老君是至道宗祖,为何以托胎诞育而降生呢?如今所说降圣之义,是指老君降德示教而垂圣迹,屈尊度人而行化世间,以示造化之始。托形质于圣母胞胎,以示生化之机。老君既无始因也无出生,以无心之心及无欲之欲,而却垂降圣格为人,是想以人的姿容来劝化人物,以人的心地来开度人圜,这是大道慈悲度化的用意。老君初生皓然白首,返于终途而归于始源。世人皆从年轻而至衰老,老君独以老容而获新生,与俗相反,示以“返老还婴”之旨。
●第四义者(下尺),应世开化。老君以周昭王二十五年度函谷关西化,授关令尹喜道德二经,授经既毕,升入太微,此即老君所传“无为之道”也。东汉成帝河平二年,老君降于琅琊郡曲阳渊,授干吉《太平经》,此为老君所传“清约之道”也。然而老君随方设教,历劫度人,自伏羲、女娲以降,代为国师。及神农之后,乃有郁华、大成、广寿、广成、赤精、录图、务成、尹寿、真行、锡则等诸子之号,以授人民嫁娶、人伦、稼穑、烹煮、法度、埏埴、营造之术,以授国主理身、忠顺、清和、廉谨、孝悌、勤俭、恭爱之道。所谓应物无择者,道也,赴感随机者,圣也。
翻译:第四义是“应世开化”。老君以周昭王二十五年度函谷关欲西化流沙,留关之时授关令尹喜道德二经,授经之后升返太微天宫,这是老君所传的“无为之道”。东汉成帝河平二年,老君降于琅琊郡曲阳渊,授干吉《太平经》,这是老君所传的“清约之道”。然而老君随方设教历劫度人,自伏羲、女娲以来,代为国师。到了神农之后,改名易号,又有郁华、大成、广寿、广成、赤精、录图、务成、尹寿、真行、锡则等号,以授人民嫁娶、人伦、稼穑、烹煮、法度、埏埴、营造之术,以授国主理身、忠顺、清和、廉谨、孝悌、勤俭、恭爱之道。所以说应感万物而无择待,是大道之化。赴感世间以随机,是圣人之教。
●第五义者(下尺),立教宣科。汉室气衰,世俗渐伪。老君复以汉安元年五月初一日,降于鹤鸣山,授祖天师之以“正一盟威之道”,洗除浮华,纳朴还真。盟威之道者,立二十四治,置都功祭酒,统领正法,牧化黎民,教人以上章谢罪之法,朝真首过之仪。凡人入道,皆建立命籍,参佩法箓,奉道行诫,积修功勤,百年身谢之后,三官推校,当为种民。
翻译:第五义是“立教宣科”。汉末气运衰败,世俗渐趋诈伪。老君又以汉安元年五月初一日下降于鹤鸣山,授祖天师以“正一盟威之道”,荡除铅尘浮华,还归自然真朴。老君传盟威之道,建立二十四治教区,设置道官都功祭酒,以统领三天正法,牧化奉道百姓,教人上章谢罪与朝真首过的仪法。百姓奉道入教,都需注册命籍宅录,并要佩奉民箓,称为道民。道民尊奉大道、谨守科诫、积累善功、修持勤业,过世后,就可以被选充为种民。●第六义者(下尺),启世太平。天地运度,有始而终,所谓大运者,甲申之数也。当其时也,洪流荡秽,凶灾弥天,生死交会,善恶分判;万物混沌,恶根皆灭。至壬辰年三月六日,老君复启太平之世,凡世有功勤,得录种民者,老君皆使其回骸起死,更生成人,同入太平,共跻道域。老君怜愍百姓,爱念善人,故亲为救度,正所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者。(下尺)
翻译:第六义是“重启太平”。天地运度交关,有起始也有终讫,未来有大小甲申年为劫运之期,无可避免。到那时,大水滔天,凶灾弥漫,生死交迫,善恶分别。然后万物将归于混沌,恶种秽质悉数灭绝。到了壬辰年三月六日,老君下降,开启太平。所有道民之中,善功勤业有佳者,会被选录为种民,老君皆让他们回死起生,受度为人,同入太平之化,共跻真道之域。老君怜爱世人,顾念善人,所以亲自生救度,所以称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太清金阙后圣玄元老君大圣降生天尊,无始自然,化生万有,表迹人间而应世开化,立教宣科而重启太平之世。故有云曰(下尺):崆峒演教,轩辕执弟子之仪;柱下传经,仲尼兴犹龙之叹。
方才宣说玄元老君降圣六义,开宗明教,返朴归真。少许众等升坛行道,烧香朝元,当精秉一诚,真心忏悔,谢罪销愆,感格上真,方得道炁充盈,形神具妙,庶几长生度世,与道合真,方不愧老君降德屈尊,谆谆教诲之慈心矣。(下尺)
翻译:太清金阙后圣玄元老君大圣降生天尊,无始自然,化生万有,表迹人间而应世开化,立教宣科而重启太平之世。所以赞曰:“崆峒演教,轩辕执弟子之仪;柱下传经,仲尼兴犹龙之叹。”方才所说,是玄元老君降圣六义,以宣敷开宗明教与返朴归真之旨。片刻之后,大众一同升坛,开启行道科范,烧香礼太上,稽首礼虚皇。众当禀运至诚,真心忏悔,以能谢罪除过,感格上真鉴临。如此才使道炁充盈周身,形神俱妙超脱,以期长生度世,与道合真。我们唯有如此,才能深切体察老君降德屈尊的救度之意,才能不愧老君谆谆教诲的仁慈之心。
爰有上德,生而长年。
白发垂相,紫炁浮天。含光默默,永劫绵绵。
万教之祖,号曰玄元。东训尼父,西化金仙。
百王取法,累圣攸传。函谷关右,经留五千。
道非常道,玄之又玄。(唐玄宗皇帝御讚)
道众吟《解座讚》内,法师下座,三礼上香,回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