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为您读经, 現此希有相, 如俱胝(zhī)日光,照耀三千界, 其中諸惡趣, 一切得清淨? 如是之神通, 母速為我說。 天雨眾妙花, 遍散於佛剎,復成妙傘蓋, 懸(xuán)覆於空中;十方有異鳥, 翔鳴而萃(cuì)集, 男女皆大喜, 異常而嚴飾; 盲者復瞻見, 聾者還聽聞, 瘖瘂者得語, 迷惑得正念;諸醜(chǒu)陋麁(cū)惡,變成妙色相, 一切不善人, 皆發慈悲心。 何人行世間, 發起神通力?此為最上事, 母速為我說。」
爾時乳母答寶授童子,說伽陀曰:
「功德寶出現, 清淨難思議, 清淨最上行, 無垢無增減。 世尊為眼目, 視生如的親,化行於世間, 無親踈(shū)分別。 為現乞食來, 不住世間相, 不染世間法, 如蓮花在水。 能斷眾生疑, 慈悲常利物, 眾生所有苦, 唯佛悉能除。稱讚不生喜, 譏(jī)謗亦不瞋, 無障復無礙, 行世如清風。 來者世間師, 最上大法王, 善解甚深法, 明了第一義。 常說中道法, 言離於取捨, 法句最寂靜, 遠離一切處。 智積無我相, 最上大福聚, 善逝世間解, 來者無邊相。 佛身如須彌, 高顯無倫匹, 亦如尼俱陀, 上下皆相稱;其色如真金,晃耀而璨(càn)爛(làn),清淨若玻[王*梨](lí),又如秋滿月;頭頂圓如蓋, 髮鬒(zhěn)而紺青;髻(jì)相若螺紋,一一皆右旋;面相如滿月, 湛(zhàn)然而清淨; 眉間之白毫, 右旋而宛轉; 兩目如青蓮, 光瑩善觀察; 脣妙頻婆果, 齒白正齊密; 舌相如蓮葉, 長廣覆面門; 鼻高而修直, 額廣而平正;兩眉色紺青, 延袤(mào)及於耳; 兩耳極端正, 輪朵垂至肩; 如來梵音聲, 清亮如頻伽, 美妙復柔軟, 眾生聞者喜。 所有緊那羅, 孔雀鵝鸚鵡,鴝(qú)鵒(yù)拘枳羅,拘那羅鴛鴦,?(rě)母多命命,如是等音聲, 及彼諸天樂, 一切美妙聲, 皆不及如來, 於十六分中, 不及於一分。 項細復圓滿, 兩臂而?(chōng)直; 二手指纖(xiān)長, 具輪螺等相, 軟如兜羅綿, 甲妙赤銅色; 胸臆廣平正, 臍(qí)輪而深密;陰藏若馬王, 藏覆而不現; 乃至二足下, 其色如紅蓮, 平滿復柔軟, 具千輻輪紋, 及與鈎幢等。 如是諸相備(bèi),百福悉裝嚴。具力大丈夫, 一切世間師,常作師子吼, 說於不二法。所出諸言辭, 真實無差忒(tè), 愛語復柔順, 眾生聞者喜。 覺悟諸眾生, 應根而啟發, 有義利功德, 為最上第一。 具如是裝嚴, 名為佛世尊,十方世界中, 凡聖無有比。」
爾時寶授童子,得聞乳母說是伽陀讚歎佛已,即白母言:「云何令我得見於佛?」
佛知其意,速往宮門現身而立。乳母指言:「斯即是佛。」寶授童子乃於殿上遙見世尊,舉手頂禮即作是念:
「若有眾生覩見如來如是具足功德之相,不發大菩提心者難得己利。」又復思惟:「經於百千俱胝劫中難遇於佛,我今值遇甚為希有。當捨此身而為供養。」是時童子手持千葉金蓮,即於殿上投身而下。時彼童子佛力所持,住於空中,捧以金蓮用獻(xiàn)於佛。是時金蓮離童子手,乃於佛上虛空之中變成花蓋,眾寶嚴飾殊妙第一。
爾時寶授童子即於空中向佛合掌,說伽陀曰:
「我所獻蓮花, 不為斷煩惱, 及於一切法, 唯為佛菩提。 如菩提不生, 非有亦非無, 非取亦非捨, 我從佛現化。 非愚迷所著, 相與無相等, 我離一切相, 供養佛世尊。 所獲諸功德, 亦離一切相, 今奉獻此花, 不願證二乘,以彼第一乘。 常轉於佛剎。」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侍佛之右,見是事已,即說伽陀問寶授童子曰:
「如是釋迦佛, 汝信重供養;汝何心顛倒, 云菩提不生?」
爾時寶授答尊者大目乾連,說伽陀曰:
「諸法本不生, 所施空無為, 法性本如是, 云何有所生? 圓頂被袈裟, 住於羅漢相, 如不能知空, 佛智何能了?汝若有妄想, 供養俱胝(zhī)佛, 雖供如是佛, 實為非供養。 尊者至於今, 猶不斷妄想,汝心當云何, 無相稱有相?」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復謂童子曰:「如來不證無上正等正覺耶?亦不說法耶?」
寶授童子曰:「夫大智者不住菩提相、不住如來相,諸法性無為,法本無有生。若如是了知,是即知法性。不驚不怖,捨離親疎(shū),無來無去,無行無相;不住佛法,不住緣覺法,不住聲聞法,亦不住貪法。不住瞋法,不住癡法,乃至不住愚迷眾生無明煩惱等法,亦復不住有色無色、有想無想、有相無相、清淨不清淨,及身口意、平等不平等;一切諸法皆無所住。」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又復問言:「寶授童子!如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莫有所證耶?」
童子言:「不也。若有所證,即住如來相、住菩提相、住解脫相。若住是相,即為愚迷。」
大目乾連言:「童子!我亦無相,汝謂有相。」大目乾連又復告言:「童子!我前所問為俗諦故。」
童子言:「大目乾連!一切眾生愚迷虛妄,乃生諸根不能調適。」
大目乾連言:「若眾生具足虛妄者,法亦虛妄。若虛妄者,汝云何說?」
童子言:「大目乾連!說法無相,是名說法。如是說者,無有所至亦無所證,亦無所知亦無所見。」
大目乾連言:「童子!若如是者,汝今何故供養如來?」
童子言:「大目乾連!汝若如是,見如來相、見施者相。」
時大目乾連聞童子言已,默然而住。
爾時童子又復告言:「大目乾連!若復眾生見有是相者,不能解脫、不得己利,遠離如來寂靜涅槃,必當發趣聲聞乘也。」
爾時大目乾連說伽陀曰:
「童子雖年幼, 智慧如大海,經於幾多時, 學成無生法。」
爾時寶授童子答大目乾連,說伽陀曰:
「所學即非學, 一切學無性, 大智如是學, 我學亦如是。 汝之所問我, 著於眾生相, 眾生本無相, 諸法不可得。 說有菩提相, 愚迷非正見; 尊者今云何, 猶住於諸見? 智者於諸見, 一切悉清淨, 佛法愚迷法, 及彼種種法, 如是觀皆空, 是知諸法性。 若住有無相, 求證菩提者, 法本非有無, 菩提云何得? 說法無邊際, 眾生亦如是, 不住差別相, 斯即名涅槃。 如是行輪迴, 師資無所有, 此無相法中, 智者不迷惑。 愚迷言得證, 彼皆住輪迴, 無明轉增長, 是即為魔著。 安坐菩提場, 為示俗諦故, 諸佛之所證, 非俗非寂靜。 菩提不可說, 遠離見非見,若見如是實, 彼能解妙法。」
爾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寶授童子,從於何時於法修行?」
佛言:「舍利弗!我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此寶授童子已證無生法忍經三百千劫。
「又,舍利弗!我於往昔燃燈佛處得授記時,我初證得無生法忍;寶授童子於彼法中為大菩薩,解空第一。」
舍利弗復白佛言:「世尊!寶授菩薩何因何緣,經如是時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汝將此義自問寶授菩薩,必為汝說。」
時舍利弗承佛聖旨,即伸問言寶授菩薩言:「今云何不成佛耶?」
寶授菩薩言:「尊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可得故,由是我不成佛。」
舍利弗言:「寶授菩薩!於意云何?如來成佛,莫有相耶?」
寶授菩薩言:「如來若於菩提有所證者即是取相,若取相者即是妄想。」
舍利弗言:「寶授菩薩!汝從爾來住何忍何行,復以何法化度平等?」
寶授菩薩言:「我於一法而尚不住,何況有四?舍利弗!汝勿謂我有法說耶?證菩提耶?是如來耶?得解脫耶?」
舍利弗言:「希有善男子!若能於法如是了知,汝向於佛宜可出家。」
爾時寶授菩薩說伽陀曰:
「諸有出家者, 多著出家相, 心妄想迷惑, 稱謂有所得。 執見於事法, 修行布施因, 欲求無為果, 所證即有為。 不了無相地, 見有生不生, 得與無得相, 謂得甘露味。 是人於佛法, 乃名破法者, 如來釋師子, 說法寂無相。 不住心非心, 不住性無性, 若見如是說, 是即見佛說。 若見有相者, 斯人眼非淨, 我見非解脫, 智者不應行。 我見即愚迷, 執見有常相, 以自有相見, 謂得於涅槃。 不識夢幻性, 及背空無相, 佛說如是人, 是大無智慧。 又復調諸根, 持戒著禪定, 起於妄想心, 住相迷求果。 此則法中賊, 智者應當知, 以斯種種法, 我出家何益? 法界本湛(zhàn)然,諸法無分別, 譬如山響(xiǎnɡ)等,智者不見相。當住於如如, 無別有性相,若了如是法, 何住出家相?」
爾時妙吉祥菩薩告寶授菩薩言:「云何說為菩提?」
寶授菩薩言:「離諸語言,名為菩提。」
妙吉祥言:「汝當云何作如是說?」
寶授菩薩言:「法本無言,故作是說。」
妙吉祥言:「為初地菩薩當何所說?令云何學?」
寶授菩薩言:「當如是說。不斷貪慾(yù)瞋恚,不捨愚癡,不斷煩惱乃至五蘊六處等。又復於智慧愚癡不生疑惑,不心念佛、不思惟法、不供養眾亦不持戒。不於朋友而求寂靜,乃至諸難亦不越度。妙吉祥!當為初地菩薩說如是法,令如是學。於意云何?亦復不應於是諸法而有住相,若住相者是為住法,彼即愚迷起生滅法。若於是法說無疑惑,即於法界知其性也。若能如是了法性者,是得名為說菩提也。妙吉祥!若有菩薩聞斯法已不驚不怖,當知是為得不退轉。」
爾時會中有八苾(bì)芻(chú),忽聞說此無相正法,心不愛樂,出於法會,吐血命終,皆墮阿鼻大地獄中。
爾時妙吉祥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此八苾芻聞此正法乃有如是大惡相耶?」
佛言:「妙吉祥!莫作是說。然此苾芻經十千劫,不曾聞法、不近善友,是故今日聞此正法心不愛樂。妙吉祥!此八苾芻當來之世,於阿鼻獄中忽思正法,尋便命終,生兜率陀天為彼天子,或生人間為轉輪王。經六十八劫當得承事十那由他佛,於彼劫後有佛出世,號無垢光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彼無垢光佛,如我今日住廣嚴城,廣為人天說法授記。時彼天子,天耳遙聞說法授記,即與八萬天子同詣佛所。到佛所已,散眾天花遍廣嚴城,供養瞻禮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隨喜樂聞正法,願佛為說菩提之行。』時無垢光如來為說正法,便令發起大菩提心。彼諸天子纔(cái)發心已,應時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是時廣嚴城中有八萬四千人,亦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復有千二百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告妙吉祥言:「假使菩薩於百千劫修行六波羅蜜無方便慧,不如暫時聞此正法。何以故?聞此正法功德無量,何況愛樂聽(tīnɡ)受,乃至書寫、受持、讀誦、為他廣說。妙吉祥!若復有人樂求阿羅漢果,及樂求辟支佛者,於此法中不應修學;若樂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學此法。」
爾時寶授菩薩知佛世尊及苾芻眾未有食處,乃告乳母:「可於宮中速取食來,用施佛僧。」於是乳母速取百味飲食盛滿一器,授與寶授菩薩。菩薩得食即於佛前發誓願言:「如來之所說,一切法無盡,斯言真實者,此食亦無盡,乃至苾芻眾,悉令得飽足。」
爾時寶授菩薩即以飲食盛滿一鉢,奉獻(xiàn)佛已,告諸苾芻言:「尊者!慈愍我故各各受食。」又復告言:「我所施者,不以身施、不以心施,離於三業、不求福果,不住有為法、不住無為法,亦不著世法,亦復不住聲聞、緣覺及佛菩提。」
時彼苾芻眾無有一人伸鉢受食者。寶授菩薩言:「諸尊者當受此食。尊者樂乞,我今樂施。我於尊者亦無所求。」時寶授菩薩復發願言:「佛語真實,如妙吉祥及百千俱胝菩薩,當來之世於功德裝嚴王佛剎,皆得成佛,同一名號。若真實者,今此器中所有飲食,令諸苾芻所持之鉢悉皆充滿,此器中食願得無盡。」以願力故,諸苾芻眾各各鉢中自然食滿。
時寶授菩薩,復以器中餘食,施廣嚴城中一切人民悉令飽滿,器中飲食猶尚不盡。
爾時世尊告寶授菩薩曰:「有五種寶,於菩薩行施,能令清淨。何等為五?一者、行施無有希望,二者、於施心無所著,三者、所施不起於相,四者、不見施之果報,五者、不令受者有所還報。」
佛言:「復有四種寶,行施菩薩應常思念。何等為四?一者、常念空三摩地,二者、常念於佛,三者、常念大悲,四者、常念於己不求果報。菩薩若如是行施,是為淨施。」
佛告妙吉祥言:「此寶授菩薩,於當來世過三十劫,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不空力稱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興於世。彼佛眾會有無邊菩薩,是諸菩薩皆住不退轉地,威力無邊壽亦無量。」
爾時世尊及大苾芻眾受彼食已,還歸本處。
爾時妙吉祥菩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受持?」
佛言:「此經名為『菩提行』,亦名『一切法為首』,如是受持。」
佛說此經已,寶授菩薩并諸大眾,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如发现录音有错误,请留言告知,我们会联系主播重新录制。感恩大家一起完善读经出品。
更多佛经诵读:
第一辑第一册:51部
第一辑第二册:81部
第一辑第三册:32部
部、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