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提示仁者:點此查詢今天日期齋日戒淫保命點此今天日中時間在線查詢過中不食點此查看養生修定十齋日重要開示十齋日為農歷每月初壹、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十齋日諸罪集結,以定輕重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誦經念佛獲不可思議功德
更多精彩法寶免費結緣:淘寶搜妙法吉祥
公眾號發“阿彌陀佛”播經機資料下載、微店結緣
námóāmítuófó南無阿彌陀佛
學習之前請念佛十聲,祈願老法師,長久住世,弘揚正法,度生無量。願他老人家,法體安康,光壽無量,阿彌陀佛全球净宗学会恳请师父久住世间尊敬的师父众生太苦了恳请师父久住世间感恩诸佛菩薩感恩师父上人感恩一切愿正法久住苍生永安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严正声明!一定要具正法眼,护持佛法,切勿上当受骗!感谢四众同修的配合
念佛我能往生吗?
请看讲义第二个段落,愿篇。
善导大师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归纳成五愿;再将它归纳,把这五愿归纳为信、愿、行三科。愈来愈简单,愈简单愈重要,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净土法门的广大,净土法门的殊胜。前面我们学过信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愿篇。
“第十三、光明无量愿: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第十三与第十五寿命无量,净影大师称为摄法身愿,以其摄法身成就也。”“《甄解》”,这都是日本古大德的,净宗真正有成就的大德,他又为我们细说这两愿,“为真报身之德,又谓此光寿无量二愿,为方便法身大悲之本”。
同学们都知道,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应化身)。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所示现的是报身。报身,度小乘圣者、大乘菩萨。报身,身相高大,没有那么大的福报的人,佛不现报身。释迦牟尼佛早年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二千五百年前,是应身、化身。应化身的时间很短暂,机缘不存在了,佛身就不现前,所以时间短,度众生当然数量就少了。报身无量寿,四十八愿里给我们讲的寿命无量、光明无量,只要我们看到这两句,我们就知道那现的是报身。报身度小乘人,也度大乘菩萨,时间长,度众生方便。
所以,《甄解》里说得好,这两愿,就是十三、十五。十五寿命无量,十三光明无量,光明,空间;寿命,时间。无量无边际的时空,佛在不在?在。菩萨在,不是普通菩萨,法身菩萨。所以,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示现的寿命、光明无量无边,是为了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现这样的身。所以是方便法身大悲之本。
下面说,“盖无量寿则竖穷三际,佛身常住,众生有依靠;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德用遍周,摄化无尽;故为大悲方便之本,报身之实德也。故知愿中自誓光寿无量,实为一切众生悉皆光寿无量。极乐依正,只是弥陀法身之流现,故四十八愿全显法身”。你要了解极乐世界的状况,四十八愿就是最简单扼要的说明,在这品经文里面,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们接着看。此愿意思是:我法藏成佛的时候,愿我的光明无量无边,普照十方一切净秽国土。诸佛世界,净土;六道轮回,秽土,在这里面全都看到了。望西法师说:“横摄十方虚空无边,故国土亦无边。国土无边,故众生亦无边。众生无边,故大悲亦无边。”下面说,“大悲无边,故光明亦无边。光明无边,故摄取益无边”。再把它精简,“以要言之,欲益无边,故光无边”。光表的是智慧,佛的光寿无量无边,菩萨的光寿也是无量无边。极乐世界比我们这里殊胜太多了!我们跟极乐世界怎么能比?
这里头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信、愿。你要真正相信,不怀疑,恭喜你,你福报现前,你这一生得度了。什么是得度?第十八愿,十念必生。这一句话重要!你要问我,你有没有把握往生?我反过来问你,你有没有信愿?如果你真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真相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真正相信,没有怀疑,佛寿无量,佛光无量。寿命无量,第一德,有的是时间;光明是表智慧,光明也无量。
经文里头也讲到“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到他成佛的时候,“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自然的。“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可见弥陀光明绝胜诸佛者,盖因前生愿力超绝。”我们在第六品里面读过,第六品是为我们细说四十八愿,我们读了,永远放在心上,深信不疑,发愿求生,亲近阿弥陀佛就对了。为什么?“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这样的老师出现在世间,而且寿命无量,我们能放弃吗?能不要跟他学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第十五愿寿命无量,第十六愿声闻无数:“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这个话,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状况,本师释迦牟尼佛转告给我们,介绍给我们。我们要有信心,我们要有愿心,我们肯念这一句佛号,决定求生,我们就有分了。
寿命无量这一愿里面,既然指佛的寿命无量,同时也说明,国中无数声闻天人,寿命皆无量。第十五寿命无量愿当中,首为彼土教主寿命无量。教主住世的时间短,教化众生的时间就不长,众生不容易遇到。像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个例子,我们这个世界有限,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正法、像法、末法总共一万二千年。佛陀当年住世,人寿是一百年,佛出现在世间。以后随着众生造业,业愈造愈深,果报愈来愈可怕;正法应该是一千年,缩短成为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现在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期。
我们还算不错,生在末法一万年第一个一千年,还有机会能够听到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不容易!我们要珍惜,要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决定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往生到极乐世界,问题解决了,佛的寿命无量寿,每一个往生的人,跟佛一样无量寿、无量光,光是聪明智慧。你在极乐世界决定成正觉,这证果位,证什么果位?究竟的极果。如果没有这么长的寿命,没有这样的智慧,我们的修学得不到真正的成果。好在我们寿命同佛,光明同佛,有佛这个能力,在佛陀这一会之下,圆满证得无上菩提,究竟涅槃。
所以底下说得好,弥陀是报佛,极乐是报土,教主寿命无量,是真实的无量,不是有量的无量。这句话很重要!用现在的语言表达,寿命无量是指绝对的无量,非相对之无量也。
这个愿下面说明,“国中人民寿命亦皆无量”。澄宪大师说:“人民寿命无量,净土第一德也。”“望西”,这都是日本的古大德,也这个说法,“诸乐根本,只在此愿”。这一愿就是寿命。极乐世界第一德是什么?寿命长。真长,不是假的长,这个要记住。极乐,极乐的根本是什么?寿命长,有时间享福。寿命短了,时间不够,不行。
又如《群疑论》里头讲:“彼国人民,命极长远,纵令凡夫,还入变易(了分段生死而入变易生死),究竟成佛。”极乐世界,“见佛闻法,一切时一切处,皆是增上”,这句话很重要,“无有退缘”。不退转,寿命又无量,悉是无量的;所以不论什么样的根器,上上根、下下根,只要你往生极乐世界,必定成佛。“称之为净土第一德,良有以也。”这些话重要,我们要牢牢记住。
第十七愿,这一愿也非常重要,诸佛称叹愿:“我作佛时”,这个我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这是第十七愿。到哪里去找?找不到。我们必须要记住,机会就晓得是多么的难得,我们今天遇到。
望西大师说,四十八愿当中这一愿很重要。为什么?如果没有这一愿,我们怎么知道有极乐世界?怎么知道有阿弥陀佛?所以这一愿重要。往生,我们今天能够遇到往生这个大教,偏在此愿恩德,所以劝我们要善思念之。望西大师的意思说,若没有这一愿,“则我等身在娑婆秽土,如何能闻彼土之教主与佛刹之名字,彼佛彼土,胜妙功德,清净庄严。若未曾闻,又何由发起求生彼土之胜愿。故今日我等能闻净土法门,实由此愿之力。故本师释尊于此秽土,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及其国土不可思议功德,令我得闻。故赞曰,四十八愿中此愿至要”。太重要了!
《会疏》里头说称叹我名,“称我名者”,这里有三个意思:第一个,“诸佛称扬彼佛德号”。第二个,“诸佛咨嗟称名之人。如彼小经”,小经是《阿弥陀经》,“诚证护念称名之人”。第三,诸佛与诸佛之间也互相赞叹。我们在这个世间,冷静观察这个团体是兴是衰,一眼就看穿了。看什么?看它是不是互相赞叹。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只要僧赞僧,决定兴旺;如果互相毁谤,一定是衰亡,衰退、灭亡,不能不知道。
接着又说,“三世诸佛,依念弥陀三昧,成等正觉故”,这表诸佛称赞之义有三:第一个,诸佛称赞彼佛圣号,佛跟佛没有不赞叹的。第二,诸佛赞叹一切念阿弥陀佛名号的人。只要你肯念阿弥陀佛,记住,一切诸佛都称赞你,稀有难得。我们想要诸佛赞叹我们,老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第三,“诸佛本身亦称念弥陀圣号,依念佛三昧圆成佛果。”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明天还有一段,行。信、愿、行,行就是一心称念。
請看講義第二個段落,願篇。
善導大師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歸納成五願;再將它歸納,把這五願歸納為信、願、行三科。愈來愈簡單,愈簡單愈重要,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淨土法門的廣大,淨土法門的殊勝。前面我們學過信篇,今天我們繼續來學願篇。
「第十三、光明無量願: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第十三與第十五壽命無量,淨影大師稱為攝法身願,以其攝法身成就也。」「《甄解》」,這都是日本古大德的,淨宗真正有成就的大德,他又為我們細說這兩願,「為真報身之德,又謂此光壽無量二願,為方便法身大悲之本」。
同學們都知道,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應化身)。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所示現的是報身。報身,度小乘聖者、大乘菩薩。報身,身相高大,沒有那麼大的福報的人,佛不現報身。釋迦牟尼佛早年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二千五百年前,是應身、化身。應化身的時間很短暫,機緣不存在了,佛身就不現前,所以時間短,度眾生當然數量就少了。報身無量壽,四十八願裡給我們講的壽命無量、光明無量,只要我們看到這兩句,我們就知道那現的是報身。報身度小乘人,也度大乘菩薩,時間長,度眾生方便。
所以,《甄解》裡說得好,這兩願,就是十三、十五。十五壽命無量,十三光明無量,光明,空間;壽命,時間。無量無邊際的時空,佛在不在?在。菩薩在,不是普通菩薩,法身菩薩。所以,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示現的壽命、光明無量無邊,是為了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現這樣的身。所以是方便法身大悲之本。
下面說,「蓋無量壽則豎窮三際,佛身常住,眾生有依靠;無量光則橫遍十方,德用遍周,攝化無盡;故為大悲方便之本,報身之實德也。故知願中自誓光壽無量,實為一切眾生悉皆光壽無量。極樂依正,只是彌陀法身之流現,故四十八願全顯法身」。你要了解極樂世界的狀況,四十八願就是最簡單扼要的說明,在這品經文裡面,給我們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們接著看。此願意思是:我法藏成佛的時候,願我的光明無量無邊,普照十方一切淨穢國土。諸佛世界,淨土;六道輪迴,穢土,在這裡面全都看到了。望西法師說:「橫攝十方虛空無邊,故國土亦無邊。國土無邊,故眾生亦無邊。眾生無邊,故大悲亦無邊。」下面說,「大悲無邊,故光明亦無邊。光明無邊,故攝取益無邊」。再把它精簡,「以要言之,欲益無邊,故光無邊」。光表的是智慧,佛的光壽無量無邊,菩薩的光壽也是無量無邊。極樂世界比我們這裡殊勝太多了!我們跟極樂世界怎麼能比?
這裡頭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信、願。你要真正相信,不懷疑,恭喜你,你福報現前,你這一生得度了。什麼是得度?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這一句話重要!你要問我,你有沒有把握往生?我反過來問你,你有沒有信願?如果你真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真相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真正相信,沒有懷疑,佛壽無量,佛光無量。壽命無量,第一德,有的是時間;光明是表智慧,光明也無量。
經文裡頭也講到「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到他成佛的時候,「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自然的。「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可見彌陀光明絕勝諸佛者,蓋因前生願力超絕。」我們在第六品裡面讀過,第六品是為我們細說四十八願,我們讀了,永遠放在心上,深信不疑,發願求生,親近阿彌陀佛就對了。為什麼?「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這樣的老師出現在世間,而且壽命無量,我們能放棄嗎?能不要跟他學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第十五願壽命無量,第十六願聲聞無數:「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這個話,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實狀況,本師釋迦牟尼佛轉告給我們,介紹給我們。我們要有信心,我們要有願心,我們肯念這一句佛號,決定求生,我們就有分了。
壽命無量這一願裡面,既然指佛的壽命無量,同時也說明,國中無數聲聞天人,壽命皆無量。第十五壽命無量願當中,首為彼土教主壽命無量。教主住世的時間短,教化眾生的時間就不長,眾生不容易遇到。像我們這個世界就是個例子,我們這個世界有限,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正法、像法、末法總共一萬二千年。佛陀當年住世,人壽是一百年,佛出現在世間。以後隨著眾生造業,業愈造愈深,果報愈來愈可怕;正法應該是一千年,縮短成為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現在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期。
我們還算不錯,生在末法一萬年第一個一千年,還有機會能夠聽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不容易!我們要珍惜,要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決定往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問題解決了,佛的壽命無量壽,每一個往生的人,跟佛一樣無量壽、無量光,光是聰明智慧。你在極樂世界決定成正覺,這證果位,證什麼果位?究竟的極果。如果沒有這麼長的壽命,沒有這樣的智慧,我們的修學得不到真正的成果。好在我們壽命同佛,光明同佛,有佛這個能力,在佛陀這一會之下,圓滿證得無上菩提,究竟涅槃。
所以底下說得好,彌陀是報佛,極樂是報土,教主壽命無量,是真實的無量,不是有量的無量。這句話很重要!用現在的語言表達,壽命無量是指絕對的無量,非相對之無量也。
這個願下面說明,「國中人民壽命亦皆無量」。澄憲大師說:「人民壽命無量,淨土第一德也。」「望西」,這都是日本的古大德,也這個說法,「諸樂根本,只在此願」。這一願就是壽命。極樂世界第一德是什麼?壽命長。真長,不是假的長,這個要記住。極樂,極樂的根本是什麼?壽命長,有時間享福。壽命短了,時間不夠,不行。
又如《群疑論》裡頭講:「彼國人民,命極長遠,縱令凡夫,還入變易(了分段生死而入變易生死),究竟成佛。」極樂世界,「見佛聞法,一切時一切處,皆是增上」,這句話很重要,「無有退緣」。不退轉,壽命又無量,悉是無量的;所以不論什麼樣的根器,上上根、下下根,只要你往生極樂世界,必定成佛。「稱之為淨土第一德,良有以也。」這些話重要,我們要牢牢記住。
第十七願,這一願也非常重要,諸佛稱歎願:「我作佛時」,這個我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成佛的時候,「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歎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這是第十七願。到哪裡去找?找不到。我們必須要記住,機會就曉得是多麼的難得,我們今天遇到。
望西大師說,四十八願當中這一願很重要。為什麼?如果沒有這一願,我們怎麼知道有極樂世界?怎麼知道有阿彌陀佛?所以這一願重要。往生,我們今天能夠遇到往生這個大教,偏在此願恩德,所以勸我們要善思念之。望西大師的意思說,若沒有這一願,「則我等身在娑婆穢土,如何能聞彼土之教主與佛剎之名字,彼佛彼土,勝妙功德,清淨莊嚴。若未曾聞,又何由發起求生彼土之勝願。故今日我等能聞淨土法門,實由此願之力。故本師釋尊於此穢土,稱揚讚歎阿彌陀佛,及其國土不可思議功德,令我得聞。故讚曰,四十八願中此願至要」。太重要了!
《會疏》裡頭說稱歎我名,「稱我名者」,這裡有三個意思:第一個,「諸佛稱揚彼佛德號」。第二個,「諸佛咨嗟稱名之人。如彼小經」,小經是《阿彌陀經》,「誠證護念稱名之人」。第三,諸佛與諸佛之間也互相讚歎。我們在這個世間,冷靜觀察這個團體是興是衰,一眼就看穿了。看什麼?看它是不是互相讚歎。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只要僧讚僧,決定興旺;如果互相毀謗,一定是衰亡,衰退、滅亡,不能不知道。
接著又說,「三世諸佛,依念彌陀三昧,成等正覺故」,這表諸佛稱讚之義有三:第一個,諸佛稱讚彼佛聖號,佛跟佛沒有不讚歎的。第二,諸佛讚歎一切念阿彌陀佛名號的人。只要你肯念阿彌陀佛,記住,一切諸佛都稱讚你,稀有難得。我們想要諸佛讚歎我們,老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第三,「諸佛本身亦稱念彌陀聖號,依念佛三昧圓成佛果。」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明天還有一段,行。信、願、行,行就是一心稱念。
台北華藏衛星電視台-01-02
námóāmítuófó
阿彌陀佛法寶流通
①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