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作为一名村干部,取得村里少数群众的信任似乎不难,但要得到全村群众打心眼里信任、佩服和夸奖,却不是一件易事。在弥城镇龙华村,每当谈起村庄的巨变,当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总会盛赞他们的脱贫致富领头人“大理州优秀村干部”龙华村党总支书记朱绍明。在短短3年多时间里,村“两委”班子变成了团结奋进、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村容村貌村风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焕然一新;在他的带领下,一个昔日全县有名的“乱村、烂村”,变成了县里的“先进平安村”。
不计得失挑重担
龙华村委会位于县城城乡结合部,有15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共人。然而,在年以前,该村各种社会矛盾十分突出。担任了40年村干部的郤家营村党支部书记、一组组长郤应文回忆说:“当时,低保和宅基地指标分配问题;重点项目征地纠纷;多起坟地纠纷;移民搬迁;村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是硬骨头。”
朱绍明是村里的工程老板,他组织乡亲外出承揽工程已数十年,其个人能力和威望深受家乡父老乡亲的认可。年村两委换届时,他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上任伊始便面对一堆“硬骨头”,但朱绍明却坦然面对:“既然乡亲们信任我把我推选到这个位置上,天大的困难也没有理由退缩。”
凝心聚力强基础
长期以来,村里扶贫攻坚、新农村建设、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推进滞后。面对全村生产生活基础建设滞后、经济发展条件不佳等现实,他与村领导班子一班人将大力改善各村组的生产生活设施作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来抓。
龙华村委会梅花庄群众基础较差,朱绍明上任之初,村委会为梅花庄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着力夯实该村基础设施建设,他想只要把梅花庄这个“硬骨头”啃下了,整个龙华村委会以后的事情就好做多了!那时他天天守到工地,工程最终让群众满意。这件项目干成了,各级各部门都很愿意把项目放在龙华村,群众也开始对村里争取来的项目积极参与,大力支持。3年来,通过朱绍明多方沟通协调,龙华村修通了下时芹村到龙华寺村的柏油路后,又相继完成两个小二型水库的修复工作;年实施了10个整村推进项目和1个一事一议项目,目前工程已全部完成;随后他又争取项目打了一口深井,让全村多人喝上了自来水;今年争取项目完成了村村通水泥路面6.7公里,每个项目都涉及征地拆迁,通过努力,征地拆迁任务都顺利完成,项目得到顺利推进。
“土地承包以来几十年,我们村干过的基础设施全部加起来,也没有这届村委会这三四年来实施的多!”新房子村村民小组长杨财说,要是在以前,一个村子搞进村道路建设,光是拆除路边违规建的厕所和围墙,一年时间也不一定搞得清楚;现在10个村子同时搞,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全部完工了,实在是不简单。
千方百计促增收
面对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快速增长,农村土地撂荒现象严重,但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却推进不力的情况,朱绍明首先引进外来公司促成一宗土地流转搞葡萄种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带来的双赢,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群众的小农意识。年,他又组织流转平安庄村土地.7亩租给永华煤矿公司。实施易地搬迁工程后的平安庄村民有了固定的收入。据平安庄村民小组长朱永明介绍,平安庄村人均土地面积差不多一亩,每年每亩的地租金是元,村集体土地租金分红每人每年元,也就是说平安庄村每人每年至少有元的收入,基本的生活已经有了保障,全村没有了一户低保户。
今年1月,他又引入众康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流转龙华寺一、二组、堡子村、果子园村、新房子村、郤家营一组六个村组的土地共亩,用于中药材的种植,当地群众不仅得到了前三年每亩元、后八年每年元的租金,还实现了就近务工增加收入。他组织村民成立弥渡县弥康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任理事长。合作社成立后,他引导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每户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为股金向公司入股,目前全村已有44户贫困户入股,入股不久后,每户就领到半年的分红每户元,全年每户可以分红元。
此外,他还引进大理邦天有限公司流转王家沙地亩种植大棚蔬菜和鲜切花;同时分别流转7亩引入梅花鹿养殖和6亩用于黑猪种猪基地……这些闲置土地的成功流转和相关产业项目的引入,在极大促进广大本村农民租地收入与务工收入的同时,也有力地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年5月村总支换届工作中,朱绍明高票当选村总支书记,同时还因出色的表现被评为“大理州优秀村干部”。
“他敢做事、能做事和服得了人。”郤家营村党支部书记、一组组长郤应文感受颇深,最近几年来到村里的项目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一年的项目就是他担任总支书记前十多年的总和。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干实事、敢说敢干,一心为公,我见过的村干部中他算第一个。
“要做一名村干部其实很难,也不难,工作态度上就是要以自己的一颗真心来换群众的心,工作方法上,就是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朱绍明语重心长地说。说到永华村的将来,朱绍明信心满满。“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抓村里的人居环境的提升工作和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工作。”朱绍明说,现在永华村的基础设施改善了,但有了好基础设施不代表有好的环境,我们要抓好人居环境建设,建最美的乡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一个重点,现在已经从建设教育基金会等工作入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才是永华村能长久发展的根本。
文/图“微弥渡”编辑部收集整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