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282164.html图为基建工程兵老照片
年8月5日,基建工程兵第团集体转业,当时按照上级规定,成立善后工作组,负责处理部队转业后的善后工作。组长为副团长钱达明,副组长为31支队战勤科长陆圣才,组员:干部股干事徐德楚、组织股干事吴正贵、财务股助理员夏旺宝、军需股助理员王占元。善后组人员仍然保留部队关系,工资和服装发放仍按部队标准,由基建工程兵南京干休所代供。我们出门办事穿军装,平时在家和单位穿便装。团善后工作除负责86名单个转业干部的扫尾工作外,主要负责16名离退休干部和2名重病住院战士的移交和安置工作。86名单个转业干部在当年安置完毕,而16名离退休干部和2名病退战士,因分别要到上海、南京、北京、蚌埠、连云港、常州、山东兖州、浙江金华和云南弥渡等地安置,牵涉到落实住房、工作、户口迁移及孩子转学等问题,特别是住房、工作、户口,在那个年代是很难办的事,虽然按照国家的政策符合各地安置接收条件,但面临部队大裁员,要安置的人员较多,各地的资源有限,这就形成了久拖难办的局面。尽管我们又通过各种关系积极地联系各地有关部门,但这项工作还是拖了四年才逐一解决。在上海安置的有2人:副团长蔡海斌、副参谋长马同信;南京安置的有3人:副政委严国龙、卫生队副队长滕冶明、助理员杨树林;北京安置的有2人:后勤协理员李文山、干事张长才;连云港安置1人:参谋长刘凤岑;安徽蚌埠安置1人:副团长兼参谋长张英祥;山东兖州安置1人:管理员郭兆全;常州安置6人:团长宋印仔、副团长张庆连、政委贾冠成、副政委薛鸿丰、后勤副处长周传瑞、主任工程师张秉钺;两名病号战士:分别是浙江金华和云南弥渡原籍安置。去上海办事不容易,我们第一次到上海安置办,坐在外边的接待大厅,很多人排队等候,旁边有两位来自四川部队的老干部向我们吐苦水,讲你们部队派人来帮助安置,我们部队不来人,让我们自己跑,跑了几趟都没个说法,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因为部队要进上海的人很多,上海的住房又特别紧张,所以事难办、脸难看。第一次接待我们的是个女同志,听说我们基建工程兵要安置的干部可随带一万元安置费,说话还算客气,我们也顺便拉拉关系,看到她们办公桌上的笔筒很简陋,徐德楚就说:“你们也太朴素了,我们部队都配了新的工艺笔筒,很漂亮的,下次给你们带几个来。”她说:“不好意思,我们办公费卡的紧呀。”出去我们就在市里顺便买了几个漂亮的工艺笔筒,第二次办事送了去,她虽然推辞了一下但还是接收了,以后去办事都比较客气。马同信副参谋长是年抗战时期入伍的老同志,可以安排到上海的军队干休所。他家住的是妻子单位分配的一室一厅房子,老夫妻俩睡卧室,一张双人床加个衣柜挤得满满的。大女儿和两个二十多岁的儿子睡在客厅,三张单人活动床,谁来的早谁睡里边,来得晚的睡外边,实在不方便。按照离休干部的住房待遇,需要安排一套大些的房子,经我们多次跑有关部门交涉,最后由上海海军干休所给予了接收,海军干休所给他分了一套两室一厅一卫一厨的新房,面积60多平米。搬进了新居后,马副参谋长非常高兴,我们去看他,夫人(街道办主任)上班没回来,他就把小姨子喊来,做几个菜招待我们。就餐时,他操一口山东话兴奋地说个不停,夫人姐妹俩用上海普通话不停的调侃他,成为一次特别喜庆的家宴。蔡海斌副团长住在上海五角场政通路一套40多平米的房子里,十多岁的儿子,加上已婚的二女儿在家,住的也很紧张。按照团职老干部50多平米的标准,差了不到10平米,若给他换一套大点的房子,他老地方住习惯了,又不愿意搬家;他希望再要一套小房子,好给已婚的二女儿住。这个情况很难办。后来我们找到了在上海市民政局任秘书长的吴伯良同志,他是我团政治处组织股副股长转业的,帮我们出了个主意:部队出点钱,我通通关系,看能否给再安排一个小套。后来办事人员告诉我们,除去老干部自带的一万元,部队再加元,他们想办法。我们向领导汇报同意后,立即把款汇去,等了几个月时间,果然得到了兑现,就在蔡副团长的住房前面两排,给安排了一套17平米的一室一厨的房子,这样他的二女儿住了进去,住房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蔡副团长高兴地说:“我要怎么谢谢吴伯良和你们啊?”他的关系也顺利地转入了上海民政局干休所。事后我们到民政局去道谢,办事人员拿出了一个纸片给我们,说:“这是你们托的人,事情办好了,给你们吧。“徐德楚接过一看,是从报纸上撕下的一个角,上面写道:蔡海斌是我部队的老领导,部队给拨些钱,请照顾一小套住房。没有署名、没有日期,我们都心领神会,连说了几声“谢谢”。到南京安置三名老干部也费了不少周折。滕冶明副队长是年入伍的新四军老同志,部队本来在常州家属大院给他留了一户大套,他不要,坚持要回老家南京江浦县,并要在那里买地基,自建住房。经与南京市和江浦县有关部门多次联系,为他打通了关系,征得一块有旧房的地皮。单位准备给他派人帮忙,他不要。老头子有性格,很倔,坚持自找队伍自建房。这样,我们就经常地去看看工程进度,看还有什么困难,还让集体转业在南京的原一营给解决了一些当时紧缺的木料和水泥等材料。他砌围墙,拆旧房,院子里打井,然后盖房。二层小楼建建停停,换了几个施工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房子建好了,身体也快累垮了,高度近视的双眼看东西更模糊了。完工结算,花了多元,老干部自建住房标准是元,帮助解决的建材不算,还超出了多元,经领导批准,都给他核销了。严国龙副政委家属和住房在南京市区,房子面积小,而且是其它部队的房子,人家总想收回。另外两个儿子都已长大,大儿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急于要一套房子。公司领导很重视,当时的付乃坤经理和有关领导到南京开会时曾去看望他,当面许诺公司可以花5万元为他购买一套住房。之后我们多次为其联系安置事宜的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