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弥渡的方向是外婆的家,是客车从下关穿过崎岖的山路颠簸到的小县城,是享有“花灯之乡”盛名却也不太出名的地方。
小时候我最爱的事,一个是晚饭过后陪着外婆散步,从西街一路到花灯广场,短短十多分钟的路程可以走出半个多小时,总是三两步便遇到一个熟人,也总免不了招呼寒暄。人们之间的距离在这时不觉拉近,我爱着这种热闹,比高楼大厦里的冷漠强得多。
还有一个就是午后的时光悠闲地在街上闲逛,瓦房屋顶上的猫趴着悠然小憩,敞开的四合院里老人摇着扇子躺在藤椅上,旁边放着一杯刚泡好的茶,跑累了,我就去文化宫等着外公结束麻将局,带我回家,顺带哄骗一个棒棒糖或者冰棒。我爱着这种娴静,比城里汽车鸣笛的杂乱强得多。
可惜现在,文化宫拆了,外公去了天堂,所幸所有美好的一切还存在于我的心里。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弥渡的味道是花灯广场丝窝糖的浓郁甜蜜,是老街凉面的清爽可口,是过年时候四代同堂的饭香热闹。
说到弥渡,不得不提的是弥渡卷蹄。
弥渡卷蹄,从明代被列为宫廷名菜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一只猪脚,洗净剃骨切条,加以食盐白酒烧15分钟,放入瘦肉填补骨头的空白,涂好调料后,从小蹄以上用筷子般大小的绳子一道道扎紧。捆好的卷蹄需在盆里腌制两天,料酒和调料的鲜香味会随着时间的沉淀下一点一点浸透到肉里。腌好的卷蹄拿出用沸水煮熟,晒晾拆线,空处用萝卜丝和炒大米粉填充,便可入坛,15至20日后即可食用。
卷蹄食法多样,可煮可蒸,或单食或配菜,皆美味可口。外地人初食卷蹄可能会觉味道微酸,但这只是坛贮法时间较短的原因,和卷蹄本身并无关系。一块简单的卷蹄,蕴含着弥度山水的灵性和弥度人民的智慧。从外劳作一天的人归家,拿出自家腌制的卷蹄,搭配几样小菜,再小酌几杯泡酒,辛苦了一天的身体便在美味绽放味蕾的时刻渐渐放松。
我的弥渡,有着我的骄傲回忆。你在哪里?又有着怎样的回忆?
作者:李林泽
编辑:张靖雪
责任编辑:张靖雪罗珊珊
这里还是去我的大理,我们的大理,正在等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