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闭塞、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看天吃饭,这是红岩镇清水沟村彝族同胞脱贫初期的真实生活写照,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97.84%,是弥渡县贫困发生率最高的一个山村。清水沟村辖9个自然村户人,海拔米,年平均气温13.2℃,人均仅有0.19亩耕地,是一个彝族聚居的高寒贫困山区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党总支部聚焦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改善通水、通电、通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一针一线补齐短板,一砖一瓦夯实基础,一举让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深度贫困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只有党组织建强了,基础设施完善了,致富道路宽阔了,便民服务更便捷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才更高”。这是清水沟党总支书记毕文武对近年来脱贫工作成效的切身感悟。近年来清水沟村党总支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积极打造村级“一站式”为民服务站,全力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实施危房改造,兴建进村道路,带动发展产业,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设党员活动室、村组活动场所,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经过7年的艰苦努力,共有户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71%,村集体收入达到2万元,达到脱贫村退出标准,于年退出了贫困村序列。“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面对贫困村的脱贫难题,村级党组织必须要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聚焦“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基本要求和主要途径,对症下药,全力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红岩镇党委书记赵登银介绍,结合清水沟村脱贫攻坚工作现状,红岩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把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脱贫攻坚任务有机融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心放在拔“贫根”,找“富路”上,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性,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面对脱贫攻坚艰巨任务,清水沟党总支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打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万元完成进村主干道路硬化11公里,投资.1万元完成西村进村柏油路铺设5.4公里,完成了下属3个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极大改善了广大群众的出行条件。投资60万元完成村内人畜饮水提升改造工程。投资43万元完成村卫生室建设。当前,彝族群众村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历史,看天吃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打破了大山的阻隔,联通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广大群众全速驶入脱贫致富的“快车道”。“村子里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晚上出门有路灯,休闲娱乐有场所……村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幸福了。”清水沟村委会西村左张,常年在下关打工,他家的土木结构住房经鉴定后确定为危房,列入年改造计划,经过镇村扶贫干部数十次的努力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引导,最终消除了左张的思想顾虑,得以按计划实施危房改造,住进了安全稳固的房子里。现在他每年回家过年,都能看到家乡一年一个大变化。如今的清水沟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欢歌笑语,村民彻底甩掉了一穷二白的“贫困帽子”,交通闭塞、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看天吃饭这一连串的形容词一去再也不不复返了。看到村里的发展不断进步,部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陆续返乡创业,积极发展核桃种植、庭院兰花种植、庭院重楼种植,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矗立山顶,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林,遥望奋进的清水沟村,绵长的进村道路一直将视线引向远方。脚步不停,未来可期,更美更幸福的清水沟村正扑面而来。(吕士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