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人过清明的老风俗,你还记得几个

《弥渡县志稿》载:三月清明前后,家家插柳扫墓。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

清明到来,绿草青青,百花吐艳,“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们在轻松愉悦地度过春节、元宵节之后,开始逐步进入春耕农事,正如谚语所说“正月闲过,二月混过,三月、四月找活计做”。

此时寒冬早己过去,风和日丽,万物复苏,气候转暖,人们乘机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像,或折柳编帽,或摘花成环,追逐嬉戏,热情拥抱阳春三月的明媚,追寻着新一年的希冀和愿望。清明前后也是农民做秧田、撒小秧的最佳节令,人们把柳枝折回来插在大门上祈求清洁平安,插在秧田里,祈求秧苗茁壮成长。清诗人师范在《竹枝词》里写道:“梨花满路丝丝雨,桃杏开花各早迟。直到清明香不断,浴蚕门外撒秧时。”描绘的正是这样一种情景。

祭祖扫墓。弥渡祭祖扫墓每年分农历三月和十月两次,三月扫墓最为隆重。昔日,各家各户都人背马驮、肩担手提备上炊具、食物,爬山涉岭亲自到墓地生火做饭,焚香化纸,敬献先人。同时将坟墓上的杂草、树枝清除干净,倒塌的墓石、墓土填实修缮。扫墓很有讲究,首先要敬献后主山神。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前往,在墓前撒上松针当桌面,大摆宴席,开怀畅饮。在人们看来,这样一场大型的家庭野外聚会活动,既能深切地追思先人,教育子孙,又能为亲朋族人之间加强联系、加深感情搭建平台,实在是一举多得。

弥渡举名士师源在《东山祭扫》一诗中说:“已过清明节,仍殷抱本心。载行随日影,戾止卧松明。马色嘶芳草,炊烟出茂林。斜阳归处丽,连路听春禽。”生动描写了当时上山扫墓的情景。如今,护林防火,保护自然环境已成常态,人们不再到墓地生火做饭,大家都在家里将菜饭做好直接背到墓地敬献,但扫墓除草的习俗依然不变,“炊烟出茂林”的情形逐步成为永远的过往。

文/县政协文史和学习委整理

图/来源网络

END

版权声明:“微弥渡”







































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白殿疯病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duzx.com/mdxtc/54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