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弥渡人,你应该了解的弥渡

弥渡是一片古老神奇、魅力无穷的文化热土,旅游胜地。

弥渡气候温和,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产丰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物荟萃,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国故都,西汉旧郡;十赕沃壤,六诏咽喉”。白子国胜慨历史民族文化,南诏铁柱标绩全滇中国唯一,弥渡花灯、弥渡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弥渡民歌《小河淌水》唱响北京奥运享誉世界。

弥渡历史悠久,自西汉迄南北朝属云南县,唐南诏时置白崖赕,元明属赵州,清雍正九年(年)称弥渡市督捕通判,民国元年(年)设弥渡县。地理学家扶永发先生在《山海经地理神州的发现考》专著中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多处地名均可在今天的弥渡发掘到地理特征,最符合今弥渡的地理特征。县境内遗存有白子国古都遗址和多处新旧石器时代遗址。

弥渡文化灿烂,科举时代,弥渡共出过进士26名,举人名,且有朝野震惊的“六科六解亚”之盛况。在清代,进士苏霖渤两任山西学正;进士龚渤官至大清翰林院检讨、侍读、《大清会典》纂修官;进士谷际岐名入清代著名“五谏臣”之列;亚元师范,一生著书数十种,所编《滇系》一书,成为今天研究云南历史的宝贵文献;御赐翰林李彪,主讲大理西云书院,“滇西知名之士多出其门”。

弥渡素有“天气浑如三月里,风花不断四时春”之美誉,“杜鹃世界,天然氧吧”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太极山、“天下无双景,人间第一桥”“三教合一”的天生桥风景名胜区,让人流连忘返。

弥渡物产丰富,古有“滇西粮仓”,今有“蔬菜王国”之赞誉。

弥渡交通便捷,古为茶马古道出入滇西、滇西北的十字路口,交通咽喉。现代,国道、线在境内交汇,广大铁路、楚大高速,祥临高速过境,连接楚大高速,祥临高速的果河一级公路贯穿全境。

“到了弥渡不想媳妇”。这句流传了千年的民间俗语,在云南无人不知。古往今来,无论是阳春白雪的墨客骚人,还是满身泥土味的下里巴人,无不展开联想的翅膀,遨游在想象的空间。而如今,弥渡人把这句俗语作为对外宣传弥渡的名片,招商引资的广告语出现在众多的媒体里,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知,成为很雷人的广告语,引起广泛的热议,生出许许多多的……

“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妹在深山,妹像月亮天上走,哥啊,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小小荷包双丝双线飘,妹秀荷包挂在郎腰......”。当你听到这婉转清新,赏心悦耳,优美动听,古朴典雅的民歌声时,怎不会牵引出你的激情满怀,牵引出你的多少牵肠挂肚,多少的希望,多少的等等,多少的追求,多少的翘首以盼。这就是弥渡民歌带给你的境界,诗情画意。

弥渡地处进入滇西、滇西北的门户,自古就是连接滇西、滇西北交通的要道。无论是古籍的记载,还是地方史料的记录,都以详实的文字记录了弥渡是茶马古道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十字路口。茶马古道在弥渡境内从红岩起往北过定西岭到大理,进西藏;往东入祥云到昆明;往西经石佛哨隆庆关入巍山到永昌;往南经天马关桥、甸中(新街)、大庄哨、云津桥(八孔桥)、腰惠铺(今腰会邑)、景东山坡、龙马塘、食马铺(密祉文盛街),贯穿弥渡全境,进南涧到普洱茶产区,古时弥渡人称走这条道叫“走夷方”。《赵州志》载:“嘉买村、定西岭、大庄街、龙马塘、食马铺均为官定的哨铺。”

弥渡花灯是弥渡乡土文化的主要代表,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形成了地域色彩浓厚、音乐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在云南花灯九大支派中独树一帜。弥渡花灯年唱到中南海怀仁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次走进中央电视台。年12月,弥渡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年6月,弥渡花灯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年11月,弥渡县再次被国家文化部命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弥渡是美丽的,弥渡人是善良的,弥渡是你我的家,希望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她,让美丽与富饶与我们同在。









































白颠疯医院地址
白颠疯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duzx.com/mdxtc/52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