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庙,又名香山公园,位于寅街镇大庄村委会瓦瑶坡村后面的西山坡上,因供奉着白子国始主张仁果和晚清名士、诗人、教育家李彪(字菊村)先生在此创办过香山书院,成为弥渡人人皆知的风境名胜之一。
冬至已过,时序渐入深冬,笔者又一次到大王庙游玩。才过大庄营村子,就看到大王庙的庙宇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交相辉映,俯仰生姿。到了山脚下的停车坪,抬头一看,上山的台阶两边松柏青翠,生机盎然,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迫不及待地沿着翠柏掩映的台阶拾阶而上,不足百米就看到气势恢宏的山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牌扁,上书“两江奇秀”四个大字。山门下方就是泽佑半个弥渡坝子的栗树营水库北大沟灌溉渠,可惜此时不是用水时节,见不着哗哗流淌的泉水。如果不走台阶,乘车直达山门,可以免去爬台阶的辛劳。
进入院内,两棵挺拔的大青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其中一棵栽在大王宝殿前,屁护着大王宝殿,已有多年的树龄,穹们可能见证了大王庙的兴衰成败。
凡游名山古刹,笔者都有看看碑文、看看对联文字的习惯。大王庙碑文记载,大王(称张仁果)是滇西部落最佳首领之一,白子国的开国国王。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年)在云南设郡县,册封仁果为滇王,所管辖的益州郡包括今昆明、玉溪、曲靖、楚雄至洱海地区。三国时,诸葛孔明南征至白崖(今红岩),赐仁果九代孙龙佑那为“张氏”,叫张龙佑那。始代滇王为建宁(白子国又称建宁国)太守。张龙佑那传至十五世到张乐进求,白子国延续了三十三代。公元年,得到唐高祖批准修张姓宗祠,张乐进求遂在今大庄营建“化城寺”,明朝改为“大王庙”,随之迁往今大王庙。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年),张乐进求禅位于细奴罗。公元年,细奴罗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始建南诏国。
大王庙建有大王龙王、圣母等殿,为弥川之胜境。清乾隆27年(公元年),重修大王庙,并改名为“香山庙”,修建五院庙宇,广种奇花异草,总占地面积近20亩,园林面积余亩。“文革”期间,大王庙遭拆毁,所有建筑荡然无存,只有几株苍松翠柏和大榕树留了下来。
清同治五年(公元年),时值暮年的李彪先生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在大王庙创建香山书院传道授业,四方学士远道而来求教者,络绎不绝。临终前3天,李彪先生还在给学生讲学。光绪22年(年)无疾而终,享年78岁。李彪先生的坟墓就在大王庙后面的山上,现正在修建从山门到李彪先生坟墓并环绕大王庙的观光公路。今大王庙大雄宝殿正面还悬挂着李彪先生撰写的“相如使节诸葛天威开蒙郑杨段之先名标铁柱,玉斧既挥革囊再渡历唐宗元明之古德护金汤”的名联。李彪先生讲学的香山书院,至今只留下一堵残垣似乎还在记述着那段历史。
现在的大五庙先后修建了山门、大王宝殿、龙王殿、玉皇阁等庙宇,在院内、院外栽种了大量的松树、柏树、小叶榕等常绿乔木,也种植了蔷嶶、冬樱花等少量的落叶乔木,但总体是常绿乔木多,所以虽然已近深冬,整个大王庙依然绿意婆娑、鸟语花香、沁人心脾。长居车水马龙的城区,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时常心烦意燥、身心疲惫。走出户外,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放松放松紧张的心情,绿树掩映的大王庙会给你一种和谐安宁、怡然自得、清心幽静的感觉,令人依依不舍、流连往返。
小伙伴可从县城出发沿祥临公路往寅街方向到寅街镇大庄村委会瓦瑶坡村后面的西山坡上即可到达。
文/图吴泽海
END
版权声明:“微弥渡”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北京一般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