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渡实施三雁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深入实施农村基层人才“头雁引领”“归雁回巢”“雏雁丰羽”三项工程,破解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用不好等问题,逐步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良好局面,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配强“头雁”打造“头雁效应”。坚持以“配强队伍、提升能力、优化结构”为导向,不断拓宽村干部的选用渠道,选好基层发展“主力军”,近三年调整不胜任村(社区)党总支书记29人。持续放大“头雁效应”,推广“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发展模式,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担当“主心骨”领办合作社,形成了支部牵头、“两委”协力、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全县流转土地2.6万亩,组建合作社个,大力发展生猪、肉牛养殖,蔬菜、中药材种植和种苗培育等富民产业。用活“归雁”释放人才回引活力。整合项目资金,以财政投入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破解制约发展“瓶颈”,鼓励产业发展。全力抓好以青年回乡、乡贤回归为重点的人才招引,强化“归雁”效应,先后引进5家龙头企业、人回乡创业,实现一人创业带动全村就业。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形成优势叠加和互补效应,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把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把单干的农民组织起来,建成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7个州级以上“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21个“一村一品”州级示范村。育好“雏雁”充盈人才“蓄水池”。把群众基础好、自身素质强的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人才列入村级后备干部范围,把优秀的党员后备干部纳入青年人才党支部,并选调部分优秀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县级青年干部培训班充电赋能。坚持把基层党建一线、项目建设一线作为培养锻炼“雏雁”的主战场,通过结对帮扶、挂职锻炼等措施,切实推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成长,为推进乡村振兴储备充足人才。目前,8个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共有党员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80.9%,储备和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4人。云南网通讯员李武华 白如月赖晓娴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duzx.com/mdxtc/16206.html


当前时间: